醒來之後
今天、昨天都是夢/去年、年前都是夢//如果突然睡醒/自己變成可愛的兩歲嬰兒/找着吃媽媽的奶//如果真是這樣,真是這樣的話/我該有多麼高興呀//長長的這個夢,我記住了/下一次,我要做一個乖孩子
——金子美鈴《長長的夢》
為什麼讀着這首詩,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想起遭遇到人生挫折的朋友,也曾經跟我說過一樣的話:“多希望再次醒來,它只是一場夢。”柯札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裡那位曾經期盼着長大的孩子,當時從來不會知道,長大之後,他有可能是父母雙失、家不復在的人。在書裡,終於長大(或說已成“孤兒”的中年醫生),在小仙子的幫助下,一覺醒來,再度回到童年。
在八歲讀到這首童詩的小孩,也會有着一樣的酸楚與苦痛嗎?有喔。小孩子在戒奶的一刻,大聲哭喊着:“我不懂時間為什麼不會往後!”“快樂的時光為什麼不會重來?”它哀傷的源頭是否從此而來呢?孩子雖渺小,卻有着廣大的靈魂,他們盡情感受。關於“值不值得”的問題,在往後的人生才會有人質問:“若我在人生半路落敗,怕是不值得母親養我蓄我?”(鍾永豐《化胎》)“你問我值得嗎?值得,若你心胸寬大”(佩索阿《葡萄牙的海》)。
因魔法回到童年的人,因在走廊上奔跑被校長罵而心神不寧到無法專心上課。或是,深深掛記着一隻撿來的小狗,孩子無法見到牠在寒冷的夜受凍。
孩子尖叫、哭、流眼淚,憐憫世界並相信世界與自己有一樣感受。這些巨大的事物,成人嗤之以鼻,但孩子們無比珍惜。
童詩這麼好看,就是因為這樣的心,不被詞語藏起來的心。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