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心曲)浪子
後繼無人
國家支援香港抗疫有詠
(二弦)小鴿子回巢
(雜談)少子化
(觀影隨筆)車外之音
(筆雯集)孫中山談演講技巧
(杏林外史)建文帝有後代嗎?
(古今亂炖)怎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斷章寫義)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聲色點擊)天頭地腿書腦書眼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1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鏏 而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這跟人們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接下來的每一粒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必須扣好,因為人生這粒扣子是不能重新來扣一次。

    【摘自:〈最稱職父母,是幫孩子扣好扣正確人生第一粒扣子〉,史林奇葩,每日頭條網站,二○一七年十二月九日】

    “任何人都出生於家庭,成長於社會。”引文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把家庭教育比喻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要沒有做好,其他扣子就會一錯到底。情況果真如此嗎?筆者認同家庭教育沒有做好的確影響深遠,然而,扣子是可以解開的,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早期的扣子沒有扣好,還是可以解開重來的。《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其父母以不正確的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其家長可予以訓誡,並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就是解開重扣的概念。

    人生不能重來,但若及時發現問題,則有望改過自新。家庭關係是可以重塑的,親子矛盾也有機會化解,關鍵在於覺悟,而法律就是其中有效的監管和約束。以內地為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僅影響孩子成長,還造成不少社會問題。過去父母為生計可以逃避教養責任,未來孩子成長出現問題,需要歸責父母或是作出強制教育,而非不聞不問。父母便會考慮風險成本而放棄出外打工,或是把孩子帶在身邊方便教養,問題才有望改善。

    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除了負責任,還要有能力。《家庭教育促進法》中的“指引”(引導以正確方法教育孩子)和“賦能”(透過公共體系的幫助提升育兒能力),除了由零開始教育父母扣好扣子,還有助扣錯的父母解開重扣呢。

    (《家庭教育促進法》省思 · 八)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