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影響着他日後對家庭建立的思考,我對此深信不疑。在我年幼時,曾和不同的家人同住,小時候分別和姨媽、姑姐在鄉下生活,後來到了澳門與母親“相依為命”一段日子後,父親回來了,三人在一起幾年後,母親就過世了,家庭變回了我和父親二人。記憶中,無論是生活在二人還是三人家庭裡,經濟環境都算不上富裕,但至少是不愁衣食,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也簡單快樂。
人生總會遇上很多不確定答案的選擇題,而且擁有幸福並非是必然的。到我長大後,與太太組建家庭時,都不太確定三人家庭是否比較幸福,因此一直享受過着二人世界的生活。雖偶爾會為各種小事吵鬧,但日子總算過得安然無恙,並相信可相愛終老。結婚一段日子後,我們當然有想過建立三人家庭,並經常將“我們的兒子(或女兒)將來要怎樣”掛在嘴上來開玩笑,至於遲遲未有組織和行動,歸根究底還是無法確定以三人(或多人)家庭作為幸福標準的楷模,甚至擔心一旦改變家庭結構,有可能破壞原來二人美好世界的平靜、舒適和安逸。
我真誠寫下自己的故事,只是對社會上出現“少子化”的現象有感而發。過去在傳統思想及“一孩政策”倡導下,我們上一代組建家庭時,生兒育女被賦予為“傳宗接代”的責任,不少人為“盡責”走歪了路,吃了不同程度的虧。如今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生育率卻創新低,我們這一代的生育問題,已成為解決未來勞動人口的重大國策。希望日後在應對年輕人生育意願低、實施“催生”政策時,切忌用力過猛;團體專家不要因政績而導引一面倒的輿論,尊重人類自由意志的選擇。
小澳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