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第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曾經有多少人家的餐桌上,長輩引用這四句詩,語重心長地教育子女要愛惜糧食,不要拋撒、剩下飯粒!
但是,要想真正理解詩句的含意,恐怕要對詩人在什麼時候、何種情況下吟出這首詩有所了解。
我所見過的幾種唐詩選註讀物和鑒賞辭典,都說它是李紳早年的作品。說法當然沒有錯的,但“早年”二字,對一般讀者而言,實際上並無多大意義。因為,普通讀者並不了解李紳其人的生平經歷,不知道他早年、中年、晚年的境況。因此,有必要略作介紹。
李紳雖然出身“世宦南方”之家,曾祖父李敬玄曾在武則天朝做到中書令——相當於今天的政府總理。但是祖父一輩出了事:祖父的兄長李思沖雖然做到工部侍郎、左羽林軍將軍,但因參與誅殺武三思被殺,家產遭沒收;祖父李守一生最高職位是成都郫縣(今天以出產辣豆瓣醬著稱)縣令。父親李晤(悟)也只是輾轉做過金壇、烏程、晉陵幾處縣令。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七七二年)的李紳,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應該是稱不上大富大貴的。元和元年(八○六年)中進士後,因為對國子助教一職不感興趣,轉身離去。先後做過鎮海軍節度使府書奏從事、校書郎、山南西道節度判官、右拾遺等僚佐、低品級官吏。
直到唐穆宗登基(八二一年),這才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然後由司勳員外郎、知制誥逐級升到中書舍人、戶部侍郎,成為副部級高官。但是,由於受到李逢吉等的排擠,被貶為端州司馬。外貶期間,境況稍有好轉,做過江州長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等。
(二之一)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