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揚州城裡的生與死
(西窗小語)錫尼什港成必爭地的三大因素
(雕刻時光)賈平凹和張愛玲
(娛情未了)澳門紀錄片
(燕堂夜話)多元發展
(若無其事)花開花落總有時
(霧中風景)靈光消逝的年代
(信步由之)原可避免
(筆雯集)八百里分麾下炙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霧中風景)靈光消逝的年代

古 冰

靈光消逝的年代

    求學時期,去同學家玩,見他把幾張個人攝影作品仔細鑲好,釘在牆上。作品內容忘記了,但依稀記得是很不錯的照片。當年第一次發現有認識的人,把自己的攝影作品釘在家中“貼堂”,不禁覺得同學有點自戀。

    多年後的今日,不少愛拍照的人都會把自己的手機照片,貼在社交媒體上,佈置各自的“網上藝廊”。由於方便快捷,又不佔空間,每個人的社交帳號,就是一個個人展覽空間。當年以為的自戀,放在今日,就是十分稀鬆平常的事。畢竟,網絡可是這個時代最有效的自我表達途徑。

    不過,每天在社交媒體上欣賞大量的照片後,漸漸地,我也迷上了那些可觸可感的實體照片,也開始明白同學製作自己照片時的心情與滿足感。一張實體照片,是一件物品,像書本之於文字,相框、裝裱卡紙、相紙,之於攝影作品,也是一件襯托美好靈魂的華美外衣。穿上了這件外衣,讓本來只是“看見”照片的觀者,更聚精會神地“注視”,並沉醉於被攝影師主觀地放進構圖內的世界。一張實體照片,使人駐足,凝視由每一束光線雕刻而成的影調、顏色、人或物的狀態、顆粒、氛圍等,繼而產生由這些元素共同構建的感受、共鳴。

    從前,我不願買攝影書,一來太厚重不便收納,二來價錢貴,三來很快讀完,性價比略低。但近年,我也開始收藏一些攝影集。翻開一本攝影集,每一頁,只有一至兩張照片,卻蘊藏了一個故事。而翻頁,就像欣賞藝術的儀式,類似在展覽空間中的移步,從一張照片移向另一張照片,在開始欣賞一張新作品前,先完成一張舊作,那是對藝術品的尊重。

    攝影書,不是用來閱讀,而是用來感受的。翻開一本攝影書,就像聽一張古典音樂黑膠碟,為了感受聲音或影像純粹而奇妙的組合與質地,要無比專注。沒有歌詞,沒有文字,只有那難以言喻、因人而異的一閃靈光。

    古    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