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感染
近日,諾如病毒在其他地區的爆發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病毒?它和我們曾聽聞的諾沃克病毒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早在一九六八年,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鎮曾爆發急性胃腸炎,當時發現疫症是由一種新型病毒所致,於是便以當時爆發的地名命名該病毒——諾沃克病毒。後來科學家相繼發現另有一些與諾沃克病毒結構相類似的、能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於是把這些與諾沃克病毒相類似的病毒一併歸納為“諾沃克樣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又稱“諾如病毒”(Norovirus)。
諾如病毒是一種無包膜、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是引起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體,亦可引致食物中毒,與進食未經煮熟的貝類海產有關。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六億人感染諾如病毒,當中約兩億患者是五歲以下兒童。本病常見於冬季,其潛伏期約為十二至四十八小時,患者在發病期間至症狀消失後兩天均有傳染性,病毒主要通過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等傳播。任何年齡人士均會受到感染,而在學校、安老院舍、郵輪等人多聚集的地方更易引起爆發。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病情多呈自限性,症狀通常於一至三天內改善,但部分體弱患者感染後亦可能出現嚴重脫水情況。治療上以對症及支持治療為主,目前並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且因本病是病毒感染所致,故對抗細菌的抗生素藥物對本病無效。
在預防方面,目前尚無相關的預防疫苗可接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謹記保持良好的食物、環境及個人衛生。處理及烹調食物時,要注意將生和熟的食物分開,幼兒、孕婦、長者或免疫力較低者,應避免進食未煮熟的貝類海產食物。另外,因患者嘔吐時可能產生帶病毒的噴沫並充斥在空間內,故應及時清理嘔吐物並妥善消毒受污染的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潔時注意須戴上手套及外科口罩,清潔後亦應立即洗手。
在注重個人衛生方面,謹記進食前及如廁後應清潔雙手,避免接觸受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環境。當中特別要留意的是,諾如病毒在結構上沒有脂質外膜,故酒精搓手液並不能殺滅諾如病毒,應以肥皂配合流動清水洗手,搓手時間也不應少於二十秒。如發現有嘔吐、腹痛、腹瀉或發熱等不適,應及早就診。
李芷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