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與運動治療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理念,上期已介紹到運動治療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健康與長壽、與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是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澳門衛生局發佈《健康澳門藍圖》中提及的政策方向,目標將健康關口前移,疾病由預防入手。
觀念轉變,從被動到主動,關於常見慢性病之一的糖尿病,已明確訂定目標為:“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評估指標為:“遏制上升”。那麼,有什麼具體行動可以讓患者達到自我的健康管理?
自我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變化,這有助於患者根據血糖狀況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遵醫囑用藥,定期跟進;利用“一戶通”的“我的健康”功能,主動監測和管理。
健康飲食——合理的飲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患者應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並保持均衡的營養。
規律運動——運動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組成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有氧運動及抗阻訓練外,今期再介紹柔韌性運動居家訓練。所有運動應留意自身病情作調整,諮詢你的物理治療師設計合適的運動餐單。
運動前中後需關注事項:一、低血糖症狀(顫抖、虛弱、異常出汗、緊張、焦慮、視覺障礙、遲鈍、精神錯亂、癲癇發作、昏迷),當血糖值低於3.9mmol/L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二、高血糖症狀(疲勞、虛弱、口渴、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若運動前血糖值高於13.9mmol/L,持續運動可能會增加脫水和酮體產生的風險,應暫停運動,釐清血糖飆高的原因。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心理支持同樣重要。患者可留意及參加社區上心理支持的資源項目,向醫護主動表達心理狀況,與其他患者分享經驗,也是可增強自信心。
定期就醫——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就醫,接受專業的健康評估和指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慢性疾病的康復和照護路上,並不是單一的醫療專業便可應對所有問題,應跨醫療專業團隊合作,糖尿病自我管理需要患者在飲食、運動、心理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運動治療則是提升生活質量和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加上家屬與患者的共同參與和積極應對。
增強柔韌性運動可結合靜態和動態伸展運動,社區上團體舉辦的合資格的瑜伽班、禪柔班、伸展班都是國內外認為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心理健康,對糖尿病患者有正面改善效果的介入方式。柔軟度訓練的益處還包括改善血糖控制、減少併發症風險、增強整體運動能力,這些都是根據最新的運動治療指南所提出的建議。以下介紹的每個拉伸動作可保持十五至三十秒,請避免過度拉伸,緊記所有運動應量力而為。
小腿後側肌肉伸展:坐在椅上,單腿伸直,身體向前慢慢彎曲,試着觸摸腳尖,停留在有輕微牽拉感處十五至三十秒,保持呼吸勿憋氣。(圖一)
大腿前側肌肉伸展:一手扶椅,一手牢捉腳踝,慢慢將小腿向後彎曲,感受大腿前側有牽拉感。(圖二)
上肢肩部肌肉伸展:可利用毛巾,一手高抬牢捉毛巾一端,一手後伸牢捉毛巾另一端,一手向上牽拉時,另一手保持放鬆被動牽拉,同樣是在有輕微牽拉感處停留十五至三十秒;當向下牽拉時,另一手則保持放鬆被動牽拉。(圖三)
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 黎智豪
模特兒:德 哥
註: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問
題,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