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來算命?
DeepSeek可能因為已經吸收某些萬年曆及術數文獻,不僅年月干支的準確率較高,甚至留意到中西曆年份差異與子時換日等問題,可是日時干支仍然大多出錯。有關情況正好說明AI模型訓練數據選材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個別內容作深化微調之必要。
AI算命出現不準確的根源,在於LLM的基礎運作模式,是透過採集得來的文本學習語言模式,當中或許包含部分玄學材料,讓它可以生成看似專業的算命結果。不過,本質上只是模仿人類話語風格,並未真正理解玄學中某些非因果關聯原理,例如玄學中的靈感,或鑑貌辨色,這方面即使是邏輯推理能力增強的先進模型亦無從克服。
【摘自:〈麥玲玲實測:DeepSeek算命起盤出錯〉,郭文德,信報財經新聞,二○二五年三月十七日】
隨着DeepSeek的迅速流行,不少人真的將這個人工智能工具用作“碟仙”——算命、卜卦,只要你能說出的,都有人作嘗試。DeepSeek與其他同類型的工具相比,大概被餵養了更多中文文獻,故在算命、卜卦等與萬年曆及術數相關的內容,明顯比外國的工具表現得更好。但有更好表現,又是否代表人工智能工具真能被應用在算命?
我覺得,這問題已與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甚麼無關,而是與我們在算命時,期望得到甚麼有關。俗語說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但緊接其後的,還有四積陰德五讀書,意味着在既定的命與運之後,其實還有可以改變的空間。在這個框架下去理解,算命一事從來都不會準,因為變數永遠存在;但亦因為變數存在,人生才會如此有趣。
用AI來算命是否不可行?當然不是,但假如一切都能被計算,那活着的意義又是甚麼呢?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