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社交的社交平台
根據調查,臉書粉專的自然觸及率已從幾年前的百分之十下降到不到百分之二。這意味着,你的十萬粉絲,可能只有一千多人看得到你的帖文,品牌的社群經營效益正在逐步減少。更麻煩的是,現在的臉書對品牌來說,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控制力卻越來越低,不僅品牌內容的自然觸及越來越難,負面留言管理成本飆升,讓臉書已經成為許多品牌的“投訴牆”,而不是“粉絲經營平台”。日本UNIQLO停更臉書,可能真正的原因不是臉書沒用,而是不划算。
【摘自:〈日本UNIQLO宣佈停更官方臉書,當演算法不再眷顧,台灣品牌該跟進嗎?〉,誠實的公關人,關鍵評論網,二○二五年三月八日】
曾幾何時,大家都認為臉書就是一個烏托邦——在這平台之上,大家可以打破地理限制,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一切,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與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理性討論……
的確,臉書作為規模最龐大而歷史最悠久的社交平台,其出現之初,確實將大家由傳統媒體的控制中解放,提供了進入新媒體時代的捷徑,讓我們得以感受互動性、去中心化等特質。但隨着時日發展,臉書終究還是由實際行動來告訴了我們:它只是一家以營利為目標的企業,那些改變世界、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理念,其實不是它所關注的事。所以,大家的版面裏越來越難看見屬於來自朋友的帖文,反而是充斥着由臉書推送的廣告,原因無他,廣告商付了廣告費而已。用心經營專頁的人亦越來越難讓自己的分享被看見,原因無他,你沒有付廣告費而已。
UNIQLO的決定其實是一個預告,預示着:當一個以“社交”作標榜的平台變得越來越難看到真實的社交內容,臉書的衰落大概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