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看紀錄片
“公營醫療系統爆煲,整個墨西哥城九百萬人口,政府只得四十多部救護車,入夜後尤其不敷應用。私營救護車應運而生,奧曹亞父子擔起救急扶危重任,接載傷者到醫院求診。別以為是‘任何仁’業餘上陣,有專業設備亦有敬業精神,不會收了錢才救人,卻因此常做蝕本生意,捱更抵夜反而陷財困。盧卡羅連遜貼身紀錄奧曹亞一家的救傷工作,父親不但帶着幼子午夜出車,跟同行鬥快搶生意分秒必爭,更面對黑警從中作梗,要分一杯羹。”
不要以為這是哪一齣虛構大片的摘要,這是於二○一九年上映,由盧卡羅連遜執導的紀錄片——《午夜急救之家》的劇情簡介。當年讀過這激動人心的簡介後,決意日後一定要抽空觀影,結果在忙碌中淡忘此事。直到踏入十二月,在構思本月專欄文章的內容時,想起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這滄海遺珠終於再次浮現腦海。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創辦於二○○三年,每年十二月在廣州市舉行,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是內地唯一具備紀錄片投融資、交易功能的平台,集紀錄片評獎、預售、論壇等功能。我在廣州求學期間,有幸兩次參與這場盛事的籌辦工作,一次作為義工,一次作為實習生。工作過程中接觸到許多國內外規模不一、主題不同的紀錄片。當中不乏主題小眾但視角新穎的獨立製作,包括上述的《午夜急救之家》。
我曾經以為,紀錄片追蹤拍攝的這一家人,開着救護車電掣風馳,扶死救傷又不計較報酬,是城市的無名英雄。但進一步了解影片內容後發現,真實世界不是英雄漫畫,這家人要面臨迫於生計的難題,亦採取過惹起道德爭議的救治抉擇。是非黑白的界線,只能由觀眾自行劃定。
(上)
陳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