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尚·寫作
小時候,偶爾我不想做功課,就特意地把字寫得歪歪扭扭。每逢這時,媽媽總會對我說“字如其人”,苦口婆心勸我要端正學習態度。她教導我,學生要把一撇一捺寫好,好比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走歪門邪道。
長大後,我意識到“字如其人”的奧秘,不僅能用在書寫漢字這件事上,還可幫助我了解一個人。我喜歡看書,每讀完一本書,我都似乎認識了作者。但說來有趣,如交朋友一樣,我讀書也有自己的偏好。按照這個比喻,坦白說,我覺得自己與太宰治八字不合。
記得讀他寫的自傳式小說《人間失格》,我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都沒有看完三分之一。起初,我以為是自己“山豬吃不慣細糠”,品味不了太宰治文字裡的頹廢主義美學。但最後我得出結論,讀不完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我在文學裡的審美傾向。我更喜歡那些大道至簡,喚人思考,或者令人情感流動的故事。
儘管在學生時代,不解風情的同學曾笑我頭腦簡單,不夠有個性,我愛讀的故事與通俗讀物上的“心靈雞湯”無異。不過我始終認為,審美是私人事,簡單有簡單之美,亦有簡單之用。譬如,報刊的專欄作者,只需用平實的語言,與各年齡層的讀者隔空交流,不必在有限的篇幅中,寫史詩般繁複的文章。
提及審美,當然離不開時尚——走在城市街頭,行人的穿搭亦是各取所需。亞文化愛好者,也許會選擇暗黑色系的哥特式時尚,喜歡舒適出行的,可能會穿上不費腦筋搭配的運動裝。不論何種穿衣風格,都有它們存在的理由。
其實讀書、時尚與寫作,我們都應有自己的審美傾向。如何避免人云亦云的情況?答案是有意識地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
穿搭是個性的展現,那麼字如其人,讀書與寫作,不妨為一種真實的自我表達。在世界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文字亦可以是抵達內心的道路。
司徒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