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
色字頭上一把刀。的確“色”字是如此寫,是否做字者的原意?不得而知。除了色字之外,忍字的心上也有一把刀,而且是利刃。《說文》:“忍,能也。從心,刃聲。”據此則這把利刃不過是“忍”字的讀音。能,才是忍的字義。徐鍇曰:“能,音耐。”那麼忍就是有能耐,止於心情而不即發也。
忍,的確是止於心情而不即發。《論語 · 衛靈公》: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是說:“花言巧語足以敗壞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會敗壞大事。”後人奉“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為圭臬。蘇軾《留侯論》也有同樣的句語:“忍小忿而就大謀。”文章說的是漢代張良的故事:圯上老人故意掉落了鞋,喚他代為拾取而張良不辭,都是訓練他“忍小忿而就大謀”。
《史記 · 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韓)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衆皆笑信,以為怯。”韓信未得志時,被人侮辱,要他在褲底下經過,而他能忍這點小辱,終能成大事。
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他強調“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都凸顯一個“忍”字。正如《紅樓夢》第九回說的:“忍得一時忿,終身無惱悶。”
忍,還有另一個意思,是願意、捨得。柳永寫過一闋《鶴沖天》,其中句云:“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憑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嚮。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據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藝苑雌黃》云:“柳三變(柳永)喜作小詞,薄於操行。”則“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絕對不是高雅,而是甘願自暴自棄,要不得。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