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結憤 六月飛霜
《幼學》說:“鄒衍下獄,六月飛霜。”這是一宗天大的冤案。鄒衍,約公元前三〇五至二四〇年,戰國時齊國臨淄人。《史記》作騶衍。為陰陽家先驅。著書立說,名重諸侯,燕昭王曾以他為師。倡五德終始說,以為宇宙、社會、人生無不受到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循環變化的支配,對秦、漢的政治、社會、科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又倡大九州說,以為小九州的中國僅為世界的一州,此說擴大了傳統的世界觀,並為戰國的統一提供部分的理論條件。
鄒衍聞燕昭王下士,自梁至燕。燕昭王擁彗前驅(古人持帚掃地以待客,表示隆重真誠。彗,通篲,指掃帚),築碣石宮師事之。及昭王崩,惠王信讒,下衍於獄,冤不能白,仰天而哭,時方六月,天忽飛霜。“六月飛霜”這句成語即出於此,後來關漢卿《竇娥冤》劇中也有此情節。
父仇不共戴天,這是說不共存於人世間,指仇人互不兩立,即是說“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禮 · 曲禮上》:“父之讐(仇),弗與共戴天。”蓋父者,子之天,殺己之天,與共戴天,非孝子也,行求殺之、乃止。
《幼學》又說:“子道須當愛日。”日,指時日。作為兒子的應珍惜父母在世之日,及時奉養。揚雄《法言 · 孝至》:“父母,子之天地與!無天何生?無地何形?天地裕於萬物乎?萬物裕於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這是說:父母,是子女的天地!沒有天萬物怎麼生產?沒有地萬物怎麼成形?是天地富裕萬物?還是萬物富裕天地?(顯然是天地富裕萬物)讓父母富裕的富裕,實際上是刻薄。侍奉父母而常感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大概是舜了!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