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黃 舉子忙
《秦中歲時記》講一個槐花的故事:“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黃,舉子忙’。”這是說唐代長安舉子落第後,不欲出京回家,借住靜坊廟宇,習業作文,一直到同年七月再獻上新作的文章為止,叫做過夏。這時適逢槐花正黃,後遂以“槐花黃”喻舉子忙於準備考試的季節。馬致遠《黃粱夢一》元劇:“策騫上長安,日夕無休歇;但見槐花黃,如何不心急?”
報載行政公職局舉行俗稱“四三○統考”的學士學位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筆試,出席率約八成三,即最終有一萬四千三百二十六人趕科場。趕科場亦求職之一法矣,這是人之常情,況薪酬較一般職場優厚,如無過失是相當安穩的,純粹為生活,這未可厚非。
人是有抱負的,特別是公職人員,在入職之前當撫心自問:“我的抱負是甚麼?”
一、我是市民的公僕,為廣大市民求福祉。
二、我當了官,揚名聲,顯父母。
第一個抱負值得我們尊敬,一般是從學校出來步入社會。殊不知社會是個大染缸,一個入世未深的大學畢業生,像一張潔白的紙,一下子便被染到面目全非而不自知,也不自拔。
有所謂《訓蒙幼學詩》共三十四首,其實都是教壞孩子的。譬如:“幼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以“滿朝朱紫貴”去誘小孩子讀書,這出發點就不正確,違背了當公務員是公僕,應為人民謀福祉的原則。又如“教子以詩書,何勞更外圖。但教仙桂在,終是勝耕鋤”。好一句“何勞更外圖”,即是說只要讀詩書,甚麼都可以不管。“但教仙桂在”,誰都知道“勝耕鋤”,試問食仙桂便可以養命嗎?詩的另一首“昔日一貧儒,今乘駟馬車,鄉人皆嘆惜,養子教詩書”,這些都是虛榮心作祟。至於說“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祿”,無疑是尸位素餐的蛀米大蟲。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