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新梨園往事
一九一九年,胡適在《與TEC關於〈論譯戲劇〉的通信》中寫到:“天津的南開學校,有一個很好的新劇團,他們所編的戲,如《一元錢》、《一念差》之類,都是過渡戲的一類,新編的《新村正》頗有新劇的意味。”
南開新劇團的靈魂人物是張彭春。一九一六年,張彭春自美國學成歸來,被任命為新劇團副團長。同年秋,南開新劇團公演了他在美國創作的《醒》和由他導演的《一念差》。草創之作難免稚嫩,兩年後,張彭春推出五幕劇《新村正》,其卓越才華與不凡創意得到更暢快展現。
在張彭春的藝術生涯中還有兩件大事,一是一九三○年梅蘭芳劇團在美國演出,他任顧問兼總導演;二是一九三五年梅蘭芳劇團訪蘇演出,他再次任顧問兼總導演。作為中國現代話劇的先行者,張彭春還吸引了諸多熱愛戲劇藝術的年輕學子走上舞台,周恩來、萬家寶(曹禺)等都是他的學生。曹禺十分尊敬張彭春,在《雷雨 · 序》中寫道:“我將這本戲獻給我的導師張彭春先生,他是第一個啟發我接近戲劇的人。”
一九二五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三年後擔任《南開雙周》的戲劇編輯,在張彭春的指導下改譯了劇本《爭強》、《冬夜》、《太太》等劇作,為《雷雨》的創作做了深厚的積澱。
南開學校三十周年校慶之際,張彭春將自己創作的《新村正》,交由曹禺改編,梁思成、林徽因特意為之設計佈景,演出非常成功。曹禺還在張彭春的指導下,參演了諸多劇碼,如出演《壓迫》中的女房客,嶄露頭角,用榮格的原型理論來說,這是曹禺意識深處的“阿尼瑪”(anima)原型——也即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徵——的第一次驚豔亮相。此後在《國民公敵》、《玩偶之家》中,曹禺分別出演了女一號裴特拉、娜拉,光彩照人。難怪電影導演魯韌評價:“我總覺得曹禺的天才首先在於他是個演員,其次才是劇作家。”
龔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