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倡松山人隧打造文藝長廊
【本報消息】松山行人隧道啟用後廣獲好評。有中區社諮委認為,若將其打造成一條具中葡特色的文化藝術長廊,可以讓旅客感受澳門獨有的中葡歷史文化,創造別具特色的出行環境。
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胡杏珊建議將松山行人隧道打造成具中葡特色的文化藝術長廊,當局可與民間藝團和社區文創協會合作,在松山步行隧道兩端正門入口較空曠位置,逐步加入具澳門特色文創產品。或與文化局合作,串聯葡韻嘉年華,設置迷你中葡繪本展覽區,定期放映葡文文化影片等。
宋玉生西鋪路拉直
委員區頴晞稱,近月宋玉生廣場西側完成拉直工程,但近宋玉生公園一邊只用大量“水馬”維持直線,感覺臨時也不美觀。建議當局移除“水馬”,用種植花圃和鋪設行人路等永久方法拉直路面。同時優化藝園一帶規劃,如興建永久行人過路設施、增加進出公園通道、利用仙德麗街重新設計行車方向等,減少使用“水馬”,改善市容。
輕軌媽閣站主體建造工程已完成,委員曾家樺希望當局研究做好輕軌轉乘巴士票價優惠,增加媽閣交通樞紐巴士路線。並建議完善周邊步行環境,包括增加立體行人天橋。
增港澳航班疏客流
近日來往港澳兩地人次明顯增加,委員陳皚臻認為,外港客運碼頭復航後,雖然航班班次有所增加,但仍較疫情前班次稀疏。建議當局與船公司加強溝通,因應兩地人員交通需求更快作出船隻班次調整,特別是增加夜航航班,紓緩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及附近交通壓力。
委員黃萬濱關注旅客權益,建議加強巡查各主要出入境口岸的士上落客區等候情況,並在旅客入境時主動派發旅遊權益小冊子,以及增設來澳旅遊短訊提示,同時加強社區防罪宣傳工作。 委員梁安到促請當局監督旅遊巴上落客情況,指出大型旅遊巴常阻塞某些區域正常交通,應評估這類車輛在本澳某些區域行駛的可行性。
委員趙文炎冀完善新馬路周邊文化與經濟配套,建議加快修葺該區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建築,以及適時公開較詳細及完整計劃的工作進度。 委員梁俊傑指出,關前後街的路面使用石材鋪設,部分路面石材有明顯凹陷或凸出情況,有居民曾因此不慎跌倒。在“市政在線”反映問題後,獲回覆維修工程將於二月展開,之後工程一再延期至四月。建議盡快開展維修工程,並考慮加強石材的固定性和安全性,減少意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