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署出席會議介紹市政狗房設施
社諮會倡“白名單”助領養動物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會昨舉行本年度第四次平常會議,市政署代表列席並介紹優化路環市政狗房收容空間設施,以及犬貓安置和領養等情況。副召集人胡杏珊及委員曾家樺、黃萬濱會後總結稱,目前領養動物速度較快,由數天至一個月內,倘能擬好有意領養動物的“白名單”,料成效更大。
兩狗房百七貓犬倉
會議昨日下午三時在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九樓禮堂舉行,社諮會召集人戴祖義等主持,市政署衛生監督廳長梁焯文及動物檢疫監管處長蔡淑儀列席。胡杏珊等會後稱,市政署代表通過圖文方式介紹“捕捉、絕育、領養”(TNA)情況,闡述保育及領養動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一直以來,與保護動物團體合辦共十六場犬貓領養講座,去年累計有四百九十七隻動物被成功領養。另與社區及校園等長期開辦活動,合共二千人次參與,藉此讓居民多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接下來,市政署將與教青局加強合作,開辦如繪畫等比賽,提升大眾保育認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線上宣傳成效顯著。
目前路環市政狗房已優化,於原有停車場位置增設臨時收容設施及辦公室等,總面積逾三百八十多平方米。該狗房擴充後,與澳門市政狗房合共可提供一百一十個狗倉及六十六個貓倉,提升整體功能。
市政署有計劃加強領養者培訓,多渠道推廣宣教短片。特別與海關加強合作,全面打擊偷運動物來澳的行為,加強相關規管。皆認同倘能擬好願意領養動物的“白名單”,署方一旦收到被遺棄動物,可馬上安排領養。
倡設中南區醫護站
多名委員亦關注相關情況。委員李結仁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延長市政狗房獸醫門診時間,滿足日漸增加的寵物醫護需求。二是設置中南區動物醫護站,提供基本的寵物醫療護理、配藥注射等服務。
委員裴承賢建議於中區大型公園,如二龍喉公園、白鴿巢公園等,建立綜合寵物照顧主題資料館,並按情況增加一定的體驗活動;二是加大力度推行生命教育及寵物飼主教育理念,開辦更多校園或短期講座、工作坊等;三是提倡相關業界為寵物購買者提供一定的培訓課程,讓飼主更清楚認知及有更好的照顧條件;四是加強優秀領養寵物主的宣傳推廣,將愛融入社區,官民共推領養服務。
委員梁偉基建議限制寵物進口,並增加安置場所及宣傳貓犬領養計劃,如參考海外地區經驗,研究將貓犬或兔子安置於學校協助飼養和領養,增加動物安置的場所,另加強入校對學生進行飼養宣傳及教育,提升學生對動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