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也街的人龍
由澳珠恢復正常通關那日起,每逢周六、日,氹仔官也街都是人頭湧湧的。牛雜店由朝到晚都有一條五、六十人的人龍,為何遊客那麼喜歡牛雜?真是天曉得。除了牛雜店,其他特色小食店前也有人在排隊,但沒有牛雜店前那條人龍那樣誇張而已。顧客潮水般湧到,店主當然喜滋滋,而像我這樣的老澳門路過也感到欣然,捱過了疫情嚴冬,澳門終於迎來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出外遊玩,當然是有點閒錢,閒錢多即代表平日收入穩定,“使唔晒”才敢拿去消費。記得約七年前讀過一段新聞,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終於說服中國,承認中國人的消費力是全球最強的。不過那段新聞並不起眼,版面只有一磚豆腐那樣大。“人怕出名豬怕壯”,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低調總比炫富更實際。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說過,希望到二十世紀末,中國能達到“小康之家”的水平,並為小康劃定一個標準:“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二○二二年中國人均GDP已達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五點八七美元,而世界銀行在二○二一年對高收入國家定下標準,就是人均GDP要有一萬二千六百九十五美元,只差三十美元便達標了。
消費力強弱,背後牽涉到許多問題,其中通脹率高低是最重要的,它將直接影響到你的荷包有沒有錢剩。去年內地通脹率是百分之二,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最低的,通脹率低代表物價穩定,所以中國人還是最有消費力的一群。
澳門新賭牌開投,中標公司都承諾加大投資,拓展外國遊客客源。不過,就算你如何努力,相信短期內是很難吸引到歐美遊客的,因為當地通脹高企,民眾錢包羞澀,想來也難。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