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有文 隱聲有語
微物文,是王力先生構擬的上古三十韻部中的一組韻,其韻腹一致,僅有韻尾不同。微、物、文分別為陰聲韻、入聲韻及陽聲韻。研究字音的音韻學有這樣的理論,陰、入、陽三聲韻,能夠以對轉、旁轉、通轉的方式相互轉化。眾聲喧嘩,是巴赫金提出的理論,指語言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不可避免的修正、分化、矛盾、制約等現象,形成方言、共同語以及各種不同社會意識的語言,體現了人與語言之間互動而生成的流動特性。而我偏愛隱喻和諧音,用曲折的修辭抵達真實的世界,因此裁摘“微物”與“隱聲”為名,期待為微物寫文,在眾聲喧嘩之中追尋隱聲。
我曾經寫下這句話:賦名與得名,兩者之間的關係像契約,也像命運金線的勾連。“微物”與“隱聲”之名,是我身為語言學人的某種偏執與克制的浪漫。
魯迅先生寫數千年來家國,汪曾祺寫煙火生活,李修文寫山河人間,李娟寫她的阿勒泰,劉亮程寫他的菜籽溝,周曉楓寫越軌的自己,林棹寫南方的物語。中文系的學習和修行,使我更深層次地接觸“五四”以來的優秀作家,他們賦予我觀察世界的方式,那些真摯凝練的情感在懸置、跳躍、不思議的表達中直擊我的心靈。有限的漢字總能創造無限的語言,他們的語言當中有大我,有小我,有自我,有他我。
無數的我,過去現在未來,無數的遠方,都與我有關。以謙卑的心上下求索,完成一世的修行。
我受台灣詩人周夢蝶及栩栩影響甚深,在崎嶇而溫柔的詩教中領受一種詩之於生命的靈光,溫柔少慍,或一閃即逝,或脈脈流淌。那種洞見的力量,使我漸漸懂得寫作不是為了其他,而是為了自己。感受身邊的美和苦難,關注細微之物,寫出隱匿的聲音,自己或是他人,用文字記錄下來,好好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緒。這樣的文章或許就能被稱為微物之文,隱聲之語。是為始。
甘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