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裁與選角
在文學裏有一句老話,“詩莊詞媚曲俗”,說的就是三種不同的文學體裁,有着三種不同的表現特色。因為“詩言志”,所以詩體現出來的總體風格是莊重的,而“詞言情”,故必須曲曲折折,委委婉婉的細訴衷情;至於曲,那是用來招徠外族大老粗的,當然有多通俗(甚至低俗)得有多通俗,說得含蓄文雅一點也怕他們聽不懂。其實詩有詩要表達的情志,文有文要展示的道理,因此才有詩、文之分。如果硬要以文入詩,那就不是本色,也不是詩的正體了。
說了這一堆,無非是想表達用甚麽體裁,才能更好地體現甚麼樣的思想感情。其實世間的人或事也是這樣的,例如某個演員適合於飾演某種或某個角色,你叫他演其他角色,就算再努力也難演得好。從前有關德興和李連杰演正氣凜然的黃飛鴻,如今有演插科打諢諧趣功夫的成龍。又如甄子丹,他飾演溫文儒雅的一代宗師葉問,演得入型入格,很能體現他那種有大能,卻在大環境中無從着力的無力感。所以葉問系列,他拍了一集又一集,就像關德興和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
最近看了甄子丹的一部新電影,說的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其中一個男主角——喬峰的故事,稱作《喬峰傳》。剛開始還令人感到改編得真不錯,故事交代得和原著較接近。但待阿朱被喬峰誤殺之後的改編,便接近不知所謂了,南慕容竟差點“領便當”,那一幕簡直是趕收工的經典,而喬峰之後返回契丹,當上了南院大王,最後卻因救中原江湖義士而身死的那些劇情全無交代,那算是哪門子的“傳”?
其實甄子丹從前也犯過同樣的錯。他曾演《關雲長》,但身形與氣魄都不是他那不夠豪橫的身軀能成功演繹出來的,正如喬峰的豪氣與強橫的體格,也不是甄子丹能演得出來的。縱使他已經很努力,但不入型不入格就是整部電影的致命傷。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