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一歲大家添
還有三天便是立春,這節氣在新春之後十四日,可謂遲來的春天。清屈大均《廣東新語 · 蝦》:“粵方言,凡禽魚卵皆曰春。魚卵亦曰魚春子。”所以雞蛋也稱雞春。立者豎立也,照此解釋,把雞蛋豎立起來,就是“立春”。有朋友戲言,他天天、夜夜都可以“立春”,並即席示範,在一張平整而不受震盪的桌面上,以指扶着雞蛋豎立,約於一分鐘左右,手指輕輕放開,這雞蛋就豎定於桌上。這解釋當然不是節氣上所說的立春。
清季張燾《津門雜記 · 歲時風俗》謂京津習俗,於立春日,有“咬春”習慣,我沒有住過京津,不知何謂“咬春”,但憑臆測:“咬”字的組成為“口交”,這動作實在不堪入目,而口交之際加上一個“春”字,《淮南子 · 繆稱》:“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說的是春天裏,女子產生思戀之情,秋天裏士子產生悲哀之感,由此可知萬物有了變化。南朝梁元帝《春別應令》詩之一:“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
不過張燾寫的是“歲時風俗”,而且是“京津之地”,定然是淳風美俗。清人高士奇《燈市竹枝詞》之六,句有“咬春蘿菔同梨脆”。正合張燾的《歲時風俗》說:明清時,京津習俗在立春日吃鮮蘿蔔,稱之為“咬春”;立秋的時候吃瓜,謂之“咬秋”。那麼“咬春”的“咬”,就不作“口交”解。
陸游寫過一闋《木蘭花》,題曰〈立春日作〉。詞云: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詞的開頭以“流落”說起,看來已十分淒涼,在立春之日仍是新春,這新春真不易過。他穿的不是官袍,只是一襲平民所着的青衫,而且“破盡”更風塵滿面。下片說“春盤春酒年年好”,只不過是一句像“恭賀新禧”的例行語。他為何如此消極?原因是他愛國憂民,力主抗金保國,因而得罪權奸,屢遭貶謫。畢竟仍是時在新春,說一句算是“開心”的話:“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