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過年
民間俚語說:“窮人思眼前,富人思過年。”我不算窮人,更非富人。今天的話題是“談”過年,並非“思”過年。本來這年不思要過,思也要過,談之無妨。
年字何解?《說文 · 禾部》:“年,穀熟也。”所以“年”的本字是“禾”“千”相連為“秊”,禾是義;千為聲。《春秋 · 桓三年》謂“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照此解釋,“年”應是吉慶之兆,難道窮人享受不到這豐歲的成果嗎?蓋年字解作穀熟,但更有荒年。《新唐書 · 戴就傳》:“七月以來,霖潦未止,濱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此所謂“年歉”,或曰“年饑”。旱、澇都做成年歉,除了天災之外,更多的是人禍,環境被破壞,河流污染。我國以農為本,此外其他的算是末業,然而昔日的沃野農田,如今已變成石屎森林。
年,當然是指歲月。《千字文》:“年矢每催,羲暉朗曜,璇璣懸斡,晦魄環照。指薪修祜,永綏吉劭。”文章把“年”這時歲,比作箭矢,所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說的是歲月催人,陽光照耀,星宿運行,月亮圓缺環回,我們應修身積德,務求薪火相傳,使永世利善美好。
年,也指歲數,亦一生之壽命。《莊子 · 秋水》:“年不可舉,時不可止。”這是說:年歲不能存留,時光不能挽住。又說:“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意謂:消滅、生長、充實、空虛,終結了再開始,這正是講大道的方向,談萬物的道理。
《大戴禮記 · 公符》:“使王近於民,遠於年。”今天已是年廿九矣,怎可以“遠於年”?而“民”與“年”何干?原來“年”在這裏又不作歲月解。《集韻》:“年,乃定切,去聲,徑韻。通佞。 ”《大戴禮》說的“年”就是“佞”。 《莊子 · 秋水》:“為在從衆,不賤佞諂。”佞諂,諂媚奉承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