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慘有意思嗎?
那天在董宇輝的直播短視頻中,第一次知道劉大銘。劉大銘是誰呢?他自幼身患成骨不全症,儘管大小手術不斷,他仍勇敢面對人生,並創作了長篇個人自傳《命運之上》。該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令他成為該出版社建社以來最年輕的簽約作者。
視頻中的他,雖然身體殘疾,但精神抖擻,思維清晰,邏輯嚴密,條理分明,侃侃而談,令人佩服。在這之後,我又看到他的自述,他在十八歲之前,經歷過九次骨折,醫生判斷他活不過三年。但他自己查閱各種資料,成功說服醫生給他做了脊椎手術,術後至今已十年,遠超醫生預期。他雲淡風輕地說着自己手術後臥床一百八十三天的經歷,說着自己輪椅上的留學生涯,但他也說到了一點,在他出書之後,很多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大部分人都說他的經歷和拼搏精神實在是太勵志了,而也有少數人認為自己比他幸運。他在視頻中也提到,通過比慘來獲得心理安慰好像不太正常。
這句話也讓我想到了一個患重病的朋友,病魔帶走了他身體上極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卻有人跟他說,讓他跟霍金比,因為霍金比他慘得多。我聽了之後真是目瞪口呆,可以這麼比慘嗎?即使說到霍金,也應該是說他的經歷可以帶給我們正能量,而不是因為霍金相對來說更慘吧?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幸福,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同樣,也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幸福,不過是因為被他人的悲慘所襯托。實際上呢?幸福是一種個人感受,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或者說,自己的幸福,與他人何干?需要通過比慘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並且由此獲得幸福感嗎?
最後,用劉大銘的價值觀為本文作個總結:做好自己,成全他人。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