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是美味 品的是文化
中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發達,有八大菜系之說。其實,縱是十大、百大菜系,亦無法將中華特色飲食概括淨盡。很多菜餚,不僅味道鮮美,且寓含着動人的傳說、歷史的故事。
杭州有道小吃名“葱包燴”,製作方法是將油條和小葱裹在春餅內,加上鹵水素燒鵝,在鐵鍋上煎烤或油炸至春餅焦黃,配上甜麵醬、辣醬吃。此菜與奸臣秦檜有關。岳飛被害風波亭,眾百姓與愛國將士莫不痛心疾首,杭州一位點心師傅用麵粉搓捏成兩個麵人象徵秦檜夫妻,扭在一起丟進油鍋中炸,稱“油炸檜兒”,以解心頭之恨。一時間,市民爭相購買,恨不生啖奸佞。為免秦檜起疑,“檜”字改為“燴”字。此菜他處或稱“油炸鬼”,寓意類似,頗有食肉寢皮的勁頭。
雲南騰沖有道菜名“大救駕”,說的是清初吳三桂引清軍打進昆明,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往滇西騰沖。時天色已晚,帝一行走了一天山路,疲憊不堪,飢渴難耐。一農家傾其所有,將家裡能找到的最好的食品——餌塊、火腿、雞蛋、青菜炒成一盤菜,作為貢品奉上。帝食罷讚不絕口,謂:“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從此,“大救駕”成了騰沖的一道名菜。
保定有道菜名“李鴻章燴菜”,屬直隸官府菜。此菜用上等海參、魚翅、鹿筋、牛鞭等配以白菜、豆腐、寬粉,加上保定的槐茂甜麵醬,各種原料和調料下入雞湯燒燴入味,再裝碗蒸,最後潷出原湯勾芡,澆在雜燴上而成。不需品嘗,從此菜食材之豐和烹製之繁,即不難推知味道之美。傳說一八九六年李鴻章奉慈禧太后旨意出使歐美各國,在外勾留數月,不慣西餐,思念家鄉飲食。李鴻章回到位於保定府的直隸總督署後,膳食總管便與師弟一起根據保定府自古擅做燴菜的傳統,精選上等食材燴成一菜,在總督署東花廳的宴席中奉上。李鴻章品嘗後大加讚賞,後來官廚便逐步將此菜定名為“李鴻章燴菜”。
抗戰時,中國人民痛恨日寇暴行,江浙人將鍋巴製成的一道菜稱“轟炸東京”(或“轟炸廣島”),為當時一道名菜。因鍋巴油炸後澆汁時“欻拉”的聲音很像飛機丟炸彈爆炸時的聲音,人們喻指轟炸日本東京、廣島,以解痛恨之意,故有是名。據說重慶談判時,蔣介石宴請毛主席,就上了這道頗有寓意的菜。
至於說東坡肘子、宋嫂魚羹、麻婆豆腐、毛氏紅燒肉等,更令人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回味歷史,緬懷先賢。
若干菜品在一個家族內形成招牌式特色,宛若族徽,近代以來有祖庵菜、隨園菜、孔府菜、譚家菜四大“私房菜”。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將“私房菜”拓展至世界,出版有《二十五位世界名人的私房菜》。那些中國“私房菜”是名人在世時日常享用的美味,還是後世老饕的商業炒作,姑不置論,饕客們在愉悅地享用美食的同時飽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達至身心完美統一,是中華飲食文化獨步天下的一大境界。
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