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還是老派的好
粽子的靈魂在於米,以及和米混合的豆子,一隻合格的粽子,要嚼勁、軟糯兼而有之。就像豆腐腦有甜鹹的南北差異,我這個南方人也認為鹹粽子比較順應天理。當我以為不含米、果凍狀的冰粽,已是邪魔外道,殊不可樂流心粽、生椰拿鐵水晶粽、蜜桃奶茶粽、香辣螺螄粉粽、小龍蝦粽、臭豆腐粽、榴槤粽等,正在中華大地妖言惑眾。粽子還是老派的好。
香港作家葉輝來澳主講食物與愛情的講座時提及,最好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又感慨如今坊間的粽子都不對味,問題在於那層綠豆做得不用心。誠然!
每次吃罷澳門的土豪版“富貴粽”,更讓我懷念鄉下外婆用竹葉、車衣線或白棉繩包裹的紅豆眉豆花生肉粽,尤其中間那一小塊通透的豬腩肉和鹹蛋黃,晶瑩軟滑,入口即化,方為真材實料的童年滋味。外婆兒孫滿堂,每年端午前夕,必親製肉粽百隻,煮熟後分送給親友。我家冰櫃常常放着幾隻“外婆牌”粽子,以抵生活的兵荒馬亂。父親教我不用退冰,冷水放粽、隔水大火蒸十分鐘便原汁原味。
有好幾年的端午節,我被邀請到湖北秭歸的屈原祠參加活動,順道拜祭屈原。緊挨三峽大壩的高峽平湖上,有賽龍舟、放五彩煙,一堆地方官員穿漢服跪拜上香、主祭官朗讀古文古詩、上百工作人員搖幡招魂。長達兩小時的儀式中,我的心思幾乎都在遠處的祭品,好奇一會兒朝湖裡投甚麼粽。被招魂來一趟陽間的屈原,要是知道自己把一種文類和一類美食推向巔峰,大概老懷安慰;但他要是也不幸發現,如今不但氣候反常,甚至世道崩壞到流行吃“和牛粽”,大概會再投一次江。
(粽子 · 三)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