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粽
今年端午節,國產植物肉品牌“星期零”推出了植物肉粽,有台式鹵肉味、紫米鮮肉味、紅燒牛肉味等,標榜的就是低熱量、低脂肪,瞄準就是愛美、愛瘦、愛健康的人群。
那麼,生產植物肉的企業前景如何?按道理說,國家未來要實現碳中和政策,植物肉如果能夠某程度上取代豬、牛、羊等真正的肉類,無疑對減碳作出很大的貢獻。因此,“星期零”就是主打減碳旗號,今年年初在資本市場拿到了一筆近一億美元的B輪融資。
不過呢,植物肉真的很受消費者歡迎嗎?答案並不是!就拿植物肉粽為例,網上就有不少消費者吐槽:人工合成的東西,感覺就是怪怪的,肯定不好吃。這個現象並不只出現在中國,美國消費者也對植物肉不賣帳。據說疫情期間全美的肉類被搶購一空,唯獨植物肉無人問津。美國最大的植物肉公司“別樣肉客”(Beyond Meat)最初憑着減碳的概念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股價一度上衝到近二百五十美元,結果一路下滑,如今已跌了百分之九十,只有二十五美元。
為甚麼植物肉不受消費者待見呢?理由很簡單,就是不好吃。既然稱得上是肉類,那麼,企業就要做出和真肉一樣的口感和味道。否則,打着肉類的招徠讓消費者吃不出肉的質感,怎樣能夠讓消費者掏腰包呢?當然,如果商家能夠生產出比真正的肉類更好吃的產品,相信廣大的消費者一定會願意埋單的。
其實食物製成品就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蟹柳。相信連幾歲的小孩都能夠吃出蟹柳真不是螃蟹的肉,但不同年代的小朋友對它卻很着迷啊!如今蟹柳已經有很多花款,甚至有所謂的帝王蟹柳推出市場,主打即食,滿足小孩大人的喜好。筆者就有很多學生喜歡在泡麵中加入即食蟹柳,他們可說那是人間美味呢。
看來植物肉要成功,就必須在“好吃”這兩個字下工夫了。
陳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