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樂見韓國)相看兩生厭的中韓年輕人
(心曲)開花了
(二弦)全城皆君子
(斷章寫義)因材施教的心法
(聲色點擊)磨耐心的技術活
(杏林外史)建文帝有後代嗎?
(古今亂炖)怎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路向南)“人設”和網絡互動
(筆雯集)歲歲平安 事事暢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因材施教的心法

鏏 而

因材施教的心法

    一個寓意深刻的教學比喻說,為了來學校學習新知識,學生需要跨過一些障礙(比如說,一條街)才能來到老師的身邊(學校)。但是,一個接近孩子體驗的老師可能會意識不到這個學生仍在試圖“從街道的另一邊”來理解事物。許多教師簡單地期望學生能走到教師身邊來。這樣的老師是那些站在教室前面的講台上只顧講解的教師:他們的態度是,學生理解不理解那是學生的事。如果他們沒有理解,那就是笨!……一位機智的教育者認識到要跨過街道走過來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師。

    【摘自:《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馬克斯 · 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育科學出版社,二○○一年六月】

    至聖先師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然而,那只是一個教學理念,具體要如何操作呢?我彷彿從《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找到了答案。教育機智主要體現在與孩子們相處時的關心取向上,與其說是某種可觀察到的行為表現,不如說是一種主動建立起來的關係方式。老師必需知道每個孩子“此刻在哪兒”,“孩子是怎樣觀察事物的”,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老師應該主動站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認識要跨過去的地方,為孩子尋找有效的學習方式。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因材施教中的“材”,包含的不單單是聰明和愚蠢之別,也包括生活經驗的累積。長輩也許真是“食鹽多過你食米”,然而,這些智慧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讓孩子覺悟,因為他們沒有吃過你吃的苦、走過你走的路。機智不是一套固定的技法,沒有很多的技能供練習,但它教會我隨機應變的智慧——因材施教不只是對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要用不同的方法,讓不同的孩子達到要求。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