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到了大和七年(八三三年),翰林院同僚、才名跟李紳、元稹相當的李德裕做了宰相。李紳被提拔為浙東觀察使、中散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接着,拜河南尹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充任宣武軍節度使、檢校吏部尚書、調淮南節度使,躋身封疆大吏行列。會昌二年(八四二年),進入朝廷,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做了三年宰相,以腿腳不利無法勝任天天上朝覲見皇帝為由,請求辭去宰相職位,回去做他的淮南節度使,最後死於淮南。
《舊唐書》本傳,稱李紳“能為詩歌”。白居易有一首贈元稹、李紳的詩中也有“苦教短李伏歌行”的句子,自註說:“李二十常自負歌行,近見余樂府五十首,默然心伏。”事實上,李紳以“新題樂府”進行創作,比元稹、白居易還早。元稹《樂府古題序》稱,由於受到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作品的影響,年輕時代的元稹、白居易、李紳都“不復擬古題”。元稹曾說:好友李紳曾經贈他樂府新題詩二十首,都是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他於是“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
《憫農》是古風詩,屬於舊樂府範疇。可見,其寫作時間應該是在李紳學習杜甫創作新樂府詩之前,也就是說在他寫作《新題樂府二十首》之前。換句話說,有可能是在李紳發跡之前,甚至可能是中進士之前。等到他發達之後,府中經常舉辦“百雞宴”的時候,是寫不出這種窮苦、悲憫詩句的。
教育孩子要珍惜盤中餐,也需要有適當的環境。羅列着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餐桌上,吟誦這首詩教育孩童,別指望能有多大效果!
(二之二)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