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殼而出的力量
如何把一顆雞蛋打碎?可以從外面打碎、捏碎,也可以讓孵出的小雞從裡面啄碎。從外面打碎靠的是壓力,得到的是食物。而從裡面打碎靠的是成長,得到的是生命。
【摘自:“喚醒孩子的五句箴言”,知心姐姐演講,第七屆家長大會,二○二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人們常說“玉不琢,不成器”,成功需苦幹。筆者認為更重要的“刻苦”來源在於:如果人們出於自身渴望去追求成功,他們將全心投入,甚至廢寢忘餐。相反,如果成功的期望來自外力,則只會形成令人抗拒的壓力。真正的優質教育不是“學習內容艱深”,而是“鼓勵學習自主”。當我們觀察全球教育實踐,如芬蘭的森林學校讓孩子在泥濘中探索,硅谷的創客空間鼓勵青少年自主拆解儀器,這些看似隨意的教育模式,恰恰反映了生命突破限制的核心規律——真正的成長始於內在的覺醒。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教育者需耐心等待,觀察孩子的興趣和潛能,並在適時提供支持和引導。這就像培養一棵樹苗,適合的環境能促進其茁壯成長。因此,父母不僅要提供知識和資源,還需創造自由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在探索中找到方向。父母也要適時退場,因為過多的幫助可能使他們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退場不代表不作為,家長可以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思考目標和理想,幫助他們理解成功的真正意義。當家庭充滿支持與理解,父母的一句鼓勵、一個微笑,都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生命突破的意義體現在蛋殼內外微妙的力學平衡中,當教育者停止“打造”孩子,真正的成長才剛開始。這正是對“玉不琢,不成器”的當代詮釋:不是拒絕雕琢,而是讓每個靈魂成為自己的匠人,在自主探索中打磨出獨特的精神紋理。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