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育兒經
經驗所得,新同事進入職場後,首次“破冰”與大夥兒熱絡地聊起非關工作的事,第一種情況是關於育兒心得——前提是新同事有孩子,而且孩子是仍需煩惱入學或輔導學習的年齡。第二種情況則是關於養貓養狗的心得,當中又以養貓者之間更容易打開話匣子。
大概是養貓之人的本質多是內向的“I人”,難以自來熟地與剛認識的人聊天,然而一旦發現對方有與自己相同的愛好,就會像難得遇見知音般滔滔不絕。因此貓奴同事之間交流育“貓”心得時的熱絡程度,絕不比交換育兒心得的媽媽同事們低。
比如交流貓的食物,一個貓奴說自己的貓不喜歡吃海鮮味、只吃雞鴨味的飼料,一個貓奴說自己的貓容易腸胃過敏。比如交流貓的性格,一個貓奴說自己的兩隻貓都是囉哩囉唆、愛找人講話的“E貓”,一個貓奴說自己的貓總像一個小影子般跟在自己後面,又有另一個貓奴分享自己那隻愛面子的貓,如何在笨拙地滑腳從床上摔下地後,翹起尾巴假裝沒事。比如交流貓小時候是如何活潑地風馳電掣到處搗亂,現在又是如何依然到處搗亂,但已經多了一股成熟甚至是“佬味”的氣質;比如交流貓生病時的獸醫資訊和餵藥心得,交換只有貓奴明白的心酸與心疼。
貓奴們在壓抑的工作間隙歇息,到茶水間碰巧遇上時,便會隨時掏出手機展示彼此的貓最新的照片——在陽光下蜷成一團熟睡的、在裝可愛討零食的、窩在大腿上取暖的、蹲在窗邊看風景的。看着照片裡的貓,不知不覺地,講話的聲線都變得溫柔,臉上也堆滿“老母親”般甜蜜又和藹的笑容。五分鐘前在煩惱的工作暫且拋諸腦後,或是轉化成努力工作賺錢養貓的動力。壓在心頭上的生活的重量,彷彿因貓而變得輕了一點。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