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遊蹤)巴黎七區公寓
(散策人間)超度活着的人
(二弦)跟着民歌去“旅行”
(斷章寫義)弱德之美
(聲色點擊)生活的小確幸
(杏林外史)抽筋的王羲之
(古今亂炖)刀郎給了這時代一個夢想機會
(一路向南)不開心就進去看看
(筆雯集)公子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1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生活的小確幸

程 文

生活的小確幸

    花婆是我每周都要見一面的人,風雨不改,只為每天家中的一抹春色。上周,花婆語我,薑花快到季尾了,天氣冷就沒了,要等明年入夏。

    入冬了,媽媽生前最愛的薑花也暫告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資貧乏,百物限購的歲月,春夏秋冬,家中不缺的是一抹春色,沒有鮮花,媽媽弄來一瓶塑膠花,還有四季常青、全年飄香的米仔蘭。待搬家後,家中大天台成了媽媽的花園,家中的玻璃瓶從不缺鮮花。

    都說嶺南人家生性愛花,年宵花市就是一景。從懂事起,每年都盼着年三十,吃過團年飯後,跟隨爸爸逛花市買花,菊花桃花吊鐘金桔,全是童年時的春節記憶。從前,大家都過着窮日子,但春節的羊城,家家戶戶都有一把花,廣州人愛花是愛到骨子裏去了。

    還有一年一度的菊花展,那是拖着爸爸的手遊走花間的美好回憶,沒有奇花異卉,一園盡是尋常菊花,卻是兒時每年都引頸期盼的秋遊。

    春天的菊花、夏天的薑花,即使是清貧的歲月,家中也常備了花草,不外是一把素色的菊花,也為陋室引入一抹陽光。

    不懂儀式感的日子,卻處處有小確幸。

    媽媽愛在家擺弄花草,這個生活習慣早已融入我的血液裏。從踏出社會工作起,便愛買花。感謝城中大街小巷的花婆們,她們讓我以低廉的價錢換一屋春色,感受生活的小確幸。

    從前,媽媽常嘮叨:“不論一家人還是一個人,湯要喝好,飯要吃好,糖水也不能缺。”其實她漏了一句:“花草也不能少。”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其實,從前的生活慢,日子簡單而閒逸,滿滿的小確幸。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