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林子筠超扁平作品展 前言
湯幼尊彝
成長的關鍵詞
野獸派畫家的伊甸園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野獸派畫家的伊甸園

王少保


三個大溪地人 保羅 · 高更

    野獸派畫家的伊甸園

    提到西洋名畫收藏量之最,英國和法國,大概是一般人的即時印象。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近幾年鮮有世界級畫家的展覽,遑論斥鉅資購買大師級畫作。直至今年七月,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宣佈以九百八十萬澳元,收購法國畫家保羅 · 高更的《勒普爾杜農場》,隨即在今年七月至十月舉辦的“高更的世界”展覽中展出。

    以納稅人的錢買下《勒普爾杜農場》,澳大利亞民間無甚反應,跟逾半世紀前的《藍柱》相比,可謂天淵之別。《藍柱》是美國抽象派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一九七三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韋特林力排眾議,以一百三十萬澳元、相當於當年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總營運預算三分之一的高價,買下波洛克的《藍柱》,惹來社會大眾強烈不滿,狠批政府浪費公帑。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將《勒普爾杜農場》納入館藏的“重點作品”類別,其中包括莫奈和波洛克的作品。館方率先將《勒普爾杜農場》,連同高更其他的藝術創作,在《高更的世界》展覽中一併展出,讓參觀者可先睹為快。根據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館長米茨維奇所說,這次關於高更作品一站式的展覽機會難逢,因為這位野獸派先驅的畫作,散落於全球六十八個公共及私人收藏之中,要收集其中一百四十多件的展品並非易事。

    高更一生大起大落,畫作及言行備受爭議,館方的導覽解說,巧妙地避重就輕,一切以藝術作品的視覺體驗為先。然而透過高更曲折的人生經歷,對認識其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素材選擇,以至想表達的主題等,都有莫大的助益。例如童年時的他曾於秘魯生活,幼年對異國風情的記憶、對所謂世外桃源的嚮往,或多或少跟他成年後喜愛浪跡天涯有關。他曾經在巴黎任股票經紀,娶得賢妻,育有五個孩子,且過着穩定的中產生活。在工作期間,高更接觸到法國印象派畫家的前衛思想,從此立志當畫家。但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高更顧此失彼,生活條件越來越差,其後落得妻離子散的下場。

    有云四十不惑,高更卻流浪成癮,他遠走至南太平洋大溪地的經歷,更將圍繞其一生的爭議推向極致。館方專門安排兩個展館,展出高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時期的作品。純粹就美術角度出發,這個時期的高更,用色大膽,畫風純樸,他筆下對當地風土人情的描繪,某程度上滿足了西方對異國原始文化的獵奇心理;而他多次以大溪地女性入畫,則不免讓人聯想到他在當地放浪形骸的私生活,某程度上延續殖民者對土著領地瘋狂掠奪的野蠻行徑,凸顯他們睥睨衆生的自戀心態。晚年高更頑疾纏身,令他痛不欲生。遺作《我們是誰?我們何去何從?》以大溪地為背景,宛如高更對人生無常仰天長嘆的感慨。

    王少保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