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言)紅色文化與灣區發展新動能
(西窗小語)如果戈爾當選 世界或不一樣
(一格藍山)濃與淡
(第四人稱)白電油
(拾光者記)AI與藝術
(夢寐園)雨夜
(幸福魔法)無效的付出
(尋樂人生)游泳可改善自閉和抑鬱
(筆雯集)聲色之美話立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拾光者記)AI與藝術

木 芹

AI與藝術

    近期聽到了一段網友分享的、使用Suno AI(一個智慧作曲及演唱的音樂生成工具)創作出來的音樂,其旋律之優美出乎我的預料。甚至有網友靠着AI,製作了一段音樂MV,MV的圖像、歌詞、音樂、演唱都由各AI工具一手包辦,網友只提供了最初的創意,成品的完成度也出奇的高。

    這讓我想起了一種觀點,過去人們堅信機器僅能遵循指令執行任務,其最大的價值在於替人類完成那些枯燥無味的工作,而那些跟藝術、創作相關的“高級工作”,會留給人們去做。然而,現實情況卻是AI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已開始取代來自人類的專業藝術家。比如,已經出現了使用AI主播來進行淘寶直播、使用AI配音員代替真人。之前美國也有超過一萬名編劇上街抗議,反對利用AI創作新劇本。

    我們曾相信藝術家有無比的觀察力與洞察力,所以可以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不朽作品。但現在,AI甚至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無人旁觀時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真實面目》一書中,談到透過我們在社交平台上的點讚情況,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性取向,甚至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智商。當算法比我們想像的更加了解人性時,是否也能創作出更具“人性”與情感的作品?

    究竟工具是來幫助我們,還是取代我們?回顧歷史,相機出現時,很多畫家們也感到驚慌,認為繪畫的末日來了。然而,現在繪畫沒有成為博物館的“化石”,攝影反而成為了另一種藝術形式。

    另一個AI工具Midjourney面世的時候,也有評論讚揚它降低了藝術創作的門檻,允許那些充滿創意卻欠缺繪畫技術的創作者,利用文字描述來創作。

    未來的藝術家們,大概也會適應新的工具,在技術的“加持”之下,迸發出更多的靈感與巧思。

    木    芹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