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信念的力量
(散策人間)大爺與大小姐
(二弦)工作服是最美的服裝
(斷章寫義)把選擇權交回用家
(聲色點擊)內山書店
(杏林外史)死在征戰之路的楚王
(古今亂炖)四年大學一座城
(一路向南)人工智能輔助旅行
(筆雯集)無毒不丈夫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把選擇權交回用家

鏏 而

把選擇權交回用家

    龔志明重申,一直以來,澳門的教育都是多元,學校按照校本特色、教師專業、學生成長需要、家長意見等選擇教材……相信學校使用不同科目教材,令到學生達到基力要求。

    【摘自:《正報》,二○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用青花瓷還是塑膠碗盛飯好?”繁簡體字的討論,對我來說不過就是容器之選擇,重要的不是容器,而是裏面盛載什麼東西。有人追求品味,可以用青花瓷,有人追求簡便,如需要去工地幹活,不可以選擇用塑膠碗嗎?

    “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塑膠碗,但至少不能放棄青花瓷,那關乎工藝傳承的問題。試想有一家人用塑膠碗盛飯吃,大家慢慢就會貪圖便利,沒有人再用青花瓷了?那青花瓷工廠就會倒閉了?青花瓷工藝就失傳了嗎?青花瓷那麼寶貴,能失傳嗎?”學生反駁我。

    說的也是,青花瓷這種寶貴的工藝如何傳承的確是個問題,但為什麼有人用了塑膠碗,青花瓷工藝就必然會失傳呢?都AI年代了,連機械人都能輕易讀懂和隨意轉換繁、簡體字,我們還會擔心失傳的問題嗎?還是該回到“盛什麼東西”和“用在何處”的思考更好。

    在尊重“辦學自主”和“求學自主”的澳門,此問題最終回歸到市場競爭的考量。到底學校中文科用簡體字學習,是否有利其形象和品牌的建立?是否有助擴展其未來的招生方向?教青局的表態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政府的立場。

    根據個人經驗,繁簡體字在閱讀方面是不存在困難的,但書寫上還是稍有障礙。當然,電子化轉換也很便利。人們害怕繁體字被取代,某程度上反映了簡體字存在的優越性。未來學校要如何抉擇?還是把選擇權交回用家為宜。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