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 · 療癒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幾年前,歌手趙雷憑一首《成都》,讓原本文藝範兒滿滿的“小酒館”,成為遊客赴蓉必去打卡點之一。彼時的我,更愛他的《畫》、《理想》,時常哼唱。一月二十日,歌手韓紅與黃媽(黃綺珊)攜手在音綜《聲生不息 · 家年華》淺吟低唱的《成都》再度刷屏,唱哭了歌手,淚目了聽眾。
成都,不只一座城,它在光陰荏苒中娓娓道來你我他的故事——在韓紅的獨白裡,成都是永遠的家,那裡有她“最完整的、短暫的、幸福的團圓”;在黃媽記憶中,成都出門就是滿眼黃色的銀杏美景,青春的兜轉與波折曾留在這裡,亦在“小酒館”酒過三巡後煙消雲散。於筆者來說,成都不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著名旅遊城市,更是生活了整四十年的故土,承載着我的前半生。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小時候,我不懂余光中先生筆下的愁緒,直到離開成都,方知何謂鄉愁。雖然,這裡也有家人相伴;雖然,這裡同為著名旅遊城市與世界美食之都,能吃到麻辣火鍋、冒菜、燒烤;雖然,這裡能看到國寶大熊貓、可以輕鬆網購各種特產;雖然,受益於日益便捷的互聯網科技與交通網絡建設,能隨時與遠方親友“面對面”暢聊,能說走就走,迅速抵達……然而,在夜深人靜之際,心底也會偶爾泛起鄉愁的波瀾,無比思念那座銘刻着青春記憶的城市。
筆者本是不喜歡輕易改變生活環境的人,因此當年堅持報讀本地高校,畢業考進本地傳媒集團,一工作就是近二十年。坦白而言,人到中年裸辭,選擇跳出舒適圈需要很大勇氣,邁出這一步前也猶豫良久,但終究做了這個決定——去往另一座城開啟人生新旅程,不也蠻有趣?體驗不一樣的文化與生活,不比日復一日所謂穩定的重複軌跡更有意義?至少,在垂老暮年回憶青春之際,能多一抹亮色,不至於發出類似“二十八歲就已去世,只是八十二歲才被埋葬”的感慨。
幸運的是,定居澳門街後,很快有了新工作,結識了新同事,亦接觸了許多良師益友,他們給我溫暖與鼓勵,伴我一路前行。於是,工作之餘與同事聚餐“吹水”,周末假日與朋友“行山”、“飲茶”,偶有興致獨自City Walk走走拍拍……在逐步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我慢慢愛上了這座滲透着歷史交融魅力與濃濃人情味的小城。雖無舊日對比,但對電影《十月初五的月光》中男主角文初所言感同身受:“講返澳門,呢十幾年嘅變化真係好大,但係唯一冇變嘅,就是橫街窄巷的人情味。”
不知不覺中,心底那份鄉愁似乎隨着時間推移慢慢變淡,無論它是否會在老去後再度強烈來襲,至少目前已被小城的包容與溫暖暫時療癒。
並非,樂不思蜀;實屬,此心安處是吾鄉。
蟲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