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益品牌的誕生
眾所周知,每年十二月的第二個周日,澳門就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公益金百萬行”。然而,追溯澳門公益金百萬行的由來,卻是事出偶然。可以說,將近四十年前的一個偶然行為,竟成為全澳萬眾參與的公益節日,令人歎為奇跡。
提起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之緣起,據創辦人之一李成俊在《創辦人憶述那些年》中回憶,當年,有位工商界朋友找到其稱,幾個商界朋友玩牌,結算時拗數,後來調解人說,還五萬元算數,但要將這五萬元送到《澳門日報》當基金,社會發生什麼天災人禍的時候,用這筆錢做救濟。李公提出,五萬元太少,除非成立一個基金,有一百萬元才好辦。本想模仿香港搞一個慈善籌款,可是,籌款請明星需要錢。所以,就想到依靠居民,得到這位工商界朋友的贊同,提議搞百萬行,參加者每人交十元錢。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日,澳門第一屆公益金百萬行在南灣工人球場起步,當日雖遇大雨,各界善長卻風雨同路。首屆百萬行成功籌得善款二百多萬元,公益金百萬行由此邁出品牌之路。
自此,每年的十二月份由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發起及組織,澳門政、商、學各行各業共同參與的全澳性公益盛事——公益金百萬行如期舉行,至今已連續四十屆,就連新冠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止,而是改為“線上行”方式舉辦。如今,更是線上、線下“雙線並行”。
世事真奇妙,即使是當事人,也未曾料到一個不經意倡議竟發展成為澳門影響深遠的公益品牌。細想起來,公益金百萬行之所以成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因為它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益金精神,依託《澳門日報》的公信力,契合當時社會需求與澳門守望相助的傳統。公益金百萬行並非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而是以價值最大化、信任最大化為使命,從而實現了社會影響最大化。
(百萬行 · 五之一)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