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巴勒斯坦長不大
在我的旅行計劃中,以色列是必去的國家,但是,要在去了伊朗後才能前往,否則,按伊朗去以色列是觸犯法律的規定,護照上有以色列簽證的外國旅客,休想拿到伊朗簽證。
耶路撒冷、伯利恆、希伯侖,一直念念不忘的城市。
我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也非在教會學校求學,第一次知道耶路撒冷,是高中時看房龍所著的《聖經的故事》。這個古老的城市,被古代歐洲人視為地球的中心,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聖地,更是中東的火藥庫,牽動着全球的神經。
去以色列,為的就是去耶路撒冷,還有伯利恆、希伯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同處一個歷史宗教重鎮,以衝突、鮮血築成的“平靜”,虛假虛弱。
今年五六月份曾打算出走前往,惜因搬家而擱置,早前朋友問我聖誕節期間是否要隨教友團出發,正猶豫,哈馬斯的炮彈突然撕開了這片古老土地虛假虛弱的平和面紗,戰火重臨,和平遙不可及。
Instagram三月時曾流傳一條視頻,訪問者問一名巴勒斯坦小男孩:“長大後想做甚麼?”男孩猶豫片刻之後回答:“我們在巴勒斯坦長不大。”
最多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加沙,也即是今次戰火四起之地,一直被以色列人控制着水電供應,還有醫療設施,居住在此的二百萬巴勒斯坦人不能自由前往同是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加沙被形容是“露天的監獄”,不是沒有理由的。
那天,在報上看到以色列勒令巴勒斯坦人在限時內遷往加沙南部,即想起早年在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所看到猶太人被逼害的各種遺跡。當年,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也是被納粹黨勒令逼往集中營。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處,只是,如今位置不同了,被逼害者忘記了血淋淋的歷史,任意踐踏另一個民族的生存權。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