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往來源遠流長
英國一名潛艇海軍少校作家加文 · 孟席斯曾經寫了《一四二一:中國發現世界》。這本和(七十一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著作一紙風行,成為世界暢銷書,他此前還有另一本著作《一四三四: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抵達意大利並點燃文藝復興之火》。當然這兩本書都被西方評論界指為虛構小說,但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在有關中國在拉丁美洲影響力日增的報告中,確有提到:中國與拉美之間的聯繫,並非只是今時今日,其實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
當時有一條“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路線”,在中國與墨西哥之間往返,成就了瓷器絲綢與香料貿易。所謂的馬尼拉大帆船隊,就是西班牙的寶物船:在一五六五年至一八一五年間,將絲綢、香料和瓷器等貴重貨品,從菲律賓馬尼拉運輸到墨西哥阿卡普爾科,這支船隊其後還運送了其他貨品,包括白銀與黃金,和從其他美洲地區取得的珍貴物料,再運往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每年都會滿載白銀返回菲律賓,為下一次旅程購買更多貨物。這種雙向航程,讓馬尼拉大帆船成為“漂浮的阿拉丁寶藏洞穴”,吸引了許多海盜和劫匪。不過船隊也知道沿途多險,船上都有重武裝裝備。幾百年間只有四艘船在海上曾經被海盜虜獲。
這個世界最早期的帝國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十五世紀此兩個歐洲列強在全球殖民,為了劃分地盤,避免衝突,西葡於一四九四年簽署了《托德西拉斯條約》,確立二強如何瓜分世界;到十六世紀的一五二九年,又在《托德西拉斯條約》基礎下,加簽了《薩拉戈薩條約》,確立了葡萄牙對香料群島的主權要求,而西班牙則獲得了菲律賓。
(中國影響力遍及拉美 · 助巴西再工業化 · 八)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