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第一滴淚
高跟鞋是芭比的標準配置。脫鞋後,她的腳依然踮起高跟鞋的形狀。當她一貫認知的烏托邦世界開始出現不可逆的裂縫,是腳底第一次踏實着地。導演把這一幕芭比的情緒演繹形容為:女孩第一次來月經的感覺。
從芭比世界走到真實世界後,芭比第一次以“自己是屬於某個女孩的玩具”的身份,用心感應與女孩之間的連結。她會焦慮、慌亂、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在真實世界,她流下第一滴淚。雖然覺得痛,但“感覺不錯”。她發現自己擁有無以名狀的情緒。
女性主義、女性自我探索、性別平權,為電影《芭比》貼上這些標籤,似乎比較容易定義。但這部電影希望傳遞的,是不被定義。“可以做媽媽,也可以做總統,也可以既做媽媽也做總統,也可以不做媽媽也不做總統,只需要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一個女人成為媽媽後,也可以是一個玩芭比、走進幻想世界的女孩。在芭比世界總是被視為附屬品的肯,在真實世界學會“父權制度”後走火入魔,回到芭比世界裡貶低與奴役女性。即使他曾以為壓倒另一種性別便是為自己的性別正名,芭比在最後仍提醒他,那個自以為活在“芭比凝視”之下、以為只能被芭比定義自己的他,從來都不是她的附屬品。他就是他。
這是一部溫柔的電影,用慶典般的嬉笑喜劇、用一個被視為建構了女性刻板印象的玩具,提醒不論男性女性,都應跳出自以為的框條,勇於看見真實的自己與世界,也不需要向外索求自己的定義與價值。在芭比和肯、在女性烏托邦與真實世界的衝突、在所有粉紅色的笑與淚背後,這是一部關於自我的電影。探索自己的內在、探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探索自己來自哪裡、探索自己該走向哪裡。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