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馳千里鞭不離背
《南史 · 齊紀下 · 廢帝東昏侯》:“(帝)始欲騎馬,未習其事,俞靈韻為作木馬,人在其中,行動進退,隨意所適。”的確騎馬不容易,而且有一定的危險,特別是“胭脂馬”更難馴服,是故黃谷柳的《蝦球傳》竟爾有“要騎馬過海”一說。
木馬者,也是“木牛流馬”的簡稱,三國蜀諸葛亮創製的運載工具,即獨輪車和四輪車。《三國志 · 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鄭觀應《盛世危言 · 西學》:“公輸子削木人為御,墨翟刻木鳶而飛,武侯作木牛流馬。”
劉向《說苑 · 談叢》:“默無過言,愨無過事,木馬不能行,亦不費食;騏驥日馳千里,鞭箠不去其背。”簡單的幾句話,飽含不少哲理。這是說:保持沉默才不會說錯話,謹小愼微,才不會做錯事。誠如俗語說的:“講多錯多”,又說:“講多無謂,食多會滯。”〈談叢〉舉例說:“木馬不能行走,也不需要飼料餵養,儘管如此,騏驥這些千里之駒,背上也難免被鞭箠的抽打。”
讀了這段〈談叢〉,明白到全文的主旨在於“默無過言,愨無過事”這兩句話,從而聯想到“道路以目”的歷史。《國語 · 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魯迅《偽自由書 · 止哭文學》:“此後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們等待着遮眼文學吧!”
“道路以目”,畢竟是古代的故事,相信從此以後,再用不着衛巫這種監謗了。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