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遠方的家
臨江仙 · 荷葉
(櫻花樹下)不諳水性的自覺
(二弦)何日再相聚?
(導演媽媽試寫室)人言可畏
(橘園種玉)龍船飯之粉葛扣肉
(板樟堂忘情書)看電影
(賭場內外)說聲再見
(此情可待)認識李懿的時候她五歲
(筆雯集)驥馳千里鞭不離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隨筆)遠方的家

蔣秋至

遠方的家

    《遠方的家》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一檔固定走訪類節目,節目主持人既不試圖幽默,也不試圖講大道理——雖然節目的畫外音偶爾會講一些,但他們只是告訴觀眾,在中國的某個小地方,有這樣的一群小人物,他們順應着當地的地理氣候,吃着當地的食物,過着普通的日子。有些時候那些地方的景色怡人、食物新奇,可是絕對不會讓人聯想到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絕無僅有這些“宏大”的字眼。它只是在講述生活,極為普通的生活。

    觀眾和電視的關係大概是雞生蛋、蛋生雞,生物學家現在也不能明確告訴我們:到底是先有一枚蛋,還是先有一隻雞?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是觀眾的喜好決定了電視節目的製作綱領,還是電視工作者的審美傾向左右了觀眾的偏好。無論如何,觀眾是習慣“宏大”的,電視節目也樂於“宏大”,一切事情都要宏大。我們常聽到的話語大概是“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命運”。試問,哪一個人不是生活在一個大時代裡呢?或者說,哪一個人能夠逃脫時代的擺弄呢?我近些年來研讀文學文化史,有時無奈地發現,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感慨自己活在危機裡,封建時期靠蠟燭照明的時代如此,邁入二十世紀初期靠電燈照明的時代依舊如此,頻繁的提及和使用讓“危機”二字,失去了令人芒刺在背的作用。

    此外,“宏大”的電視節目熱衷於將生活裡的一切瑣碎,上升到哲思這一高度抽象的層面。我們凡夫俗子喝白開水只是因為口渴,喝水的時候腦海裡未必能浮現出“生活平淡才是真”這條人生哲理。有一次,某美食節目介紹某村落的喝茶習俗,畫外音悠遠地說,當地人總是先喝苦茶,再喝甜茶,因為人生應當先苦後甜!我暗想:也有可能是經過幾代人的嘗試,他們發現,如果先喝了甜味的茶,苦的茶壓根無法下嚥!我高度贊同精神信仰的力量,人應該有精神支柱。這支柱或許是宗教信仰,或許是為了某個必須歷經幾代人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的人文和科技結果,或許是為了過上更寬裕的日子。人心裡總該相信些什麼,堅定着什麼,否則簡直無法抵抗漫長人生裡的無數挫敗和打擊。

    然而,生活需要落到實處,我曾和一位朋友說,那天狂風暴雨,我在家,突然感到慶幸:有家真好。不是“有愛才有家”的“家”,也不是“我心安處是我家”的“家”,而是有四面牆、有天花板的自己的家。物理意義、法律意義上的自己的“房子”。

    蔣秋至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