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何處?
站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蘭布拉大道的盡頭,仰望那根直插長空的科林斯柱,只看到頂部的青銅塑像。柱子中間掛着船錨,八角形底座分佈四個帶翼女神、多個人像、獅子和兀鷲,這就是建於一八八八年的哥倫布紀念碑。
紀念碑的位置,是哥倫布在一四九三年發現美洲新大陸後,帶六個印第安人回國的上岸地點,很有象徵意義。雕像高瞻遠矚,左手拿着卷軸,右手指向大海,展示航海家的偉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哥倫布是經驗豐富的船長,他堅信向西航行,必可到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於一四九二年啓航,兩個月後,誤打誤撞到了美洲大陸。回國以後,他曾三次橫渡大西洋,企圖找尋前往東土的航線,最終功敗垂成。
哥倫布死後,遺體葬在西班牙聖瑪麗大教堂,十多年後,早逝的兒子也葬在一起, 誰料這個安排引發了爭議。
一五三七年,遺屬按照哥倫布屍埋新大陸的意願,把兩父子的遺骨遷往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其後,該地被法國佔領,遺骨被搬往古巴哈瓦那。一八九八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落敗,失去在新大陸的殖民地,落葉歸根,於是又把遺骨遷回西班牙。
不久,多米尼加建築工人在航海家埋骨處,發掘出一個骨殖箱,箱上寫着哥倫布的名字,內藏四十一塊骨殖碎片,還有一顆子彈。由於哥倫布年輕時受過槍傷,多米尼加政府認定,運往古巴的是其兒子,並非本人,於是設立遺骨紀念館,稱為“哥倫布燈塔”,並派專人保護,永不發還。
為此,西班牙考古學家化驗在聖瑪麗教堂的骨殖,推論體型過於年輕和瘦小,死時約四十多歲,與魁梧健壯、六十多歲的哥倫布不符。自此,為證真偽,兩國爭議一百多年,最後不了了之。
魂歸何處?或許這是命運對偉大航海家的一種愚弄和諷刺。
沈思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