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月
粽子吃過了,龍舟亦已有了賽果,這兩樣事物都發生在農曆的五月,在此亦一談“五月”。《淮南子 · 時則》,即四時之法則,或稱十二月之常法。所謂常法,是包括一年的寒暑變化、動植物生長的規律,當然包括天子治國之道,如何施行政令。而政令是不能違背天時、悖於天理的。就這個意義上來說,《時則》與《禮記 · 月令》的涵義是相近的。所以《時則》與《月令》被稱為“明堂陰陽記”。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賞慶、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進行。
《時則》關於五月的寫道:“仲夏之月,招搖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文章一開頭寫出五月的天氣特徵和一切動植物生長、活動的情況,以及與此月相應之位、蟲、音、律、數、味、臭、祀等事。說明天子此月宜穿赤衣,乘赤騮,吃豆類食物和雞。至於天子在廟堂處理朝政,要命令樂師修整樂器;官吏祈祀山川百源。禁止百姓割藍,如板藍根等植物。
天子更下令:毋燒灰,毋暴布,這是說不要焚燒野草,蓋燒灰即焚燒野草,所謂火耕,因為野草此時仍不多;又不宜曬布,因為布料物質在驕陽底下曝曬,布質變脆易損。天子特別囑咐:門閭無閉、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存鰥寡,振死事。這是說,民順陽氣,散布在外,當出入,故門閭無閉;關塞之地和交易場所不要收稅,對重犯要緩刑、減刑,並增加他們的食物,要撫恤那些老而無妻和老而無夫的長者,救濟那些為國捐軀的後人。
《時則》的仲夏之月,有此天子,堪稱“惠風和暢”,令人心快神怡。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