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觀人間煙火 品讀澳門之味
——讀《人間滋味》有感
人生的經歷,南來與北往,愛慾與悵惘,豐收與失意,酷熱與嚴寒,往往如影隨形;食物的故事,飢腸與飽腹,家常與盛宴,故地與異鄉,酸甜與苦辣,常常百感交集。輔以文字為缽碗,佐以故事人情之鹽,將記憶蒸煎炸煮。我試圖尋找食物背後的故事,開啟人生的旅程。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風情孕育一方美食。食物蘊含一種人情,滋養一方風味。
我閒觀人間煙火,發現生活氣息貫穿各式味道,這便是人間滋味。
《人間滋味》這本散文集分為四道“菜式”:先是描述作者與甚多異國朋友的故事,從而抒發交流的心得和人生感悟的“人間好滋味”;接着寫在漫漫旅途中,萍水相逢於異國滋味和風情習俗在餐桌上碰撞出火花的“旅途的爐灶”;再以食物和道理串聯,透過食物,思考人生的“食物的語言”;最後便是“素菜有餘甘”,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際遇,都是透過思考而領悟出來的。再好的美食,也要親自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人生滋味。
也斯撰寫佳餚,不僅只介紹美食本身,而且帶出食物與人物的交織。有不經意邂逅的朋友,有當地出名的詩人,也有風格儒雅的世外高人。他們帶領各自民族文化借食物薈萃一席,勝友如雲。“食物和文字不斷‘旅行’,作客的變成主人,主人有一天又變成客人。”食物並非重點,重點在於講述關於食物的回憶、人物、風景、電影等大相徑庭之間交織的奇妙故事。注入溫情與憧憬,食物的靈魂便熠熠生輝。整本散文集的“甜酸苦辣”之味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讓我觸目如故,因為書中有數幕熟悉的景象近在咫尺,它似小城璀璨的煙花,將我的感官化在香氣氤氳的“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中。
如果說紙醉金迷的賭場是澳門的外表,那麼最可口的美食之味就是澳門的內在靈魂。美食是澳門揚名於外的一張名片。美食是銜接澳門這座小城與旅行者的窗口。在中西飲食文化交匯的背景下,奠基了澳門無可替代的飲食文化。在澳門,充滿驚喜的“特色店”往往就藏在樓與樓之間的尋常巷陌裡,最美不過煙火氣,人間至味是清歡。他們付出時間與汗水,為自己亦為更多異鄉人送上最治癒的溫暖。
每當細細回憶往事,零碎的記憶裡總能映出在永樂戲院門口前那對賣雞絲翅的夫婦,他們雙雙站在檔口前看着人群來往穿梭的背影,這是我的澳門獨家記憶。這家雞絲翅檔平日裡都會被小檔夫妻準時整點地運營起來,雞絲翅香氣四溢。一碗雞絲翅記錄了澳門人的豐盈生活,老闆不出二刻鐘便能賣完一鍋。雞絲翅佔據了我童年味道的一部分。幼時偶然經過,父母也會帶我來飽嘗一碗美味的雞絲翅。我們與老板的交談不多,但至今意仍然難平的是,因為我無意間的一次開口,老板順口把我一成不變的配料讀了出來——多麻油,多醋,震驚之餘我和老板相覷一笑。一碗小小的雞絲翅,可口的味道始終如一,但其蘊含着默契的人情味,盡在美食中。眼見為食,美食下肚。我吃着熱滾滾的雞絲翅,暖暖的心意化在嘴裡,滑滑的柔情進駐心中,瞬間讓我明白做美食就如做人。老闆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明白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真誠待人的可貴。美食是人最深處的鄉愁。熟悉的味道,思念的人在“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進行交融,他們讓我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到了生活的小美好,他們催化出屬於我心中的澳門之味。
迎來送往皆情感,一味食物撫人心。我定不辜負在最美的時光裡,品味人生百味。
正如作者所說:“食物能帶出人情,筆下色香味,道道是人生。”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初中組亞軍
甘開心
蔡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