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特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第廿八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特刊②
愛在靈魂中永駐
識茶尋質 意語無窮
閒觀人間煙火 品讀澳門之味
評審感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識茶尋質 意語無窮

施心娃


《茶多語》 作 者:紫晨(李輝) 出 版:亞洲(澳門)人文 與自然研究會

    識茶尋質  意語無窮

    ——讀《茶多語》有感

    茶在七、八千萬年前出現,逐漸悄無聲息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有着“以茶待客”的傳統禮儀,這不僅是我們最日常的一種習慣,更是表達高尚禮節和純潔美德的一種文化。

    在閱讀完李輝先生筆下的《茶多語》後,發現其實每一種茶都有着自己的語言,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就像書中所寫一般:“他有那麼多話語,通過各種管道與我交流。那些濡濡細語,如歌如泣地講述的故事,無不扣人心弦。”但是,我一直在想,他們的故事不正與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樣嗎?

    奉香茶以待友    古道也

    “沾衣梅有意,送客雪留人。問君何事急,我有碧螺春。”

    碧螺春的清香中夾雜着雪中蠟梅的梅香,茶水傾瀉而出時,濃香撲鼻而來,如梅香,如友情……在書中,作者用“梅香若友情,映雪香愈濃”表達了自己與好友的友情,猶如梅香般越來越濃郁。這不禁讓我聯想那些在澳門回歸祖國的懷抱後依舊在澳門生活的土生葡人們,他們雖然是葡萄牙人的後代,但澳門也沒有因為他們葡萄牙人之前對澳門的侵佔,而不接納他們,而是像這碧螺春般以禮相待。

    又像這道結合了澳門文化和葡萄牙特色的美食——馬介休,這道美食原本出自葡萄牙,後來流傳到澳門,經過改良後,這道菜就成了運用葡國的馬介休製作方法加上澳門的燻肉、馬鈴薯、青紅椒等食材,結合製作而成的一道以葡萄牙特色為主,澳門食材為輔的土生菜。

    其節如竹    其氣如蘭

    “故友歸鄉也,捎來一片霞。雲齊山抹翠,露冷葉開花。”

    小蘭花茶的茶香像極了蘭花的香味,在諸多茶葉中,這茶香尤其獨特。正如書中描述“小蘭花茶之蘭香,於諸茶中亦可為異者。古人不知所以,多有故事以解其由。”茶入口中,其醇爽回甘,令人神清氣爽,精神飽滿。嫩綠色的茶水在瓷杯中尤其明亮,茶葉根根底嫩勻成朵,在杯中好似一幅縮小版的蘭花圖……不管你身在何處、是什麼身份,我們都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標和理智,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行為。要像小蘭花茶一般,在眾多茶葉中,雖然因為茶香而與眾不同,卻也沒有因為這樣而去改變自己。

    就如同澳門特色小吃之一的葡式蛋撻一樣,從葡萄牙流傳到澳門,依舊是葡萄牙的葡式蛋撻,只是在製作中換了一種餡料提高營養。但它依舊保持着自己原來的味道,讓澳門居民,以及來自各地的人們品嘗到葡撻的美味。

    如巾幗烈女    不讓鬚眉

    “喋血啼鵑色,飛煙烈馬香。輕拋脂粉袋,一躍過三江。”

    喜愛紅茶,更愛遵義紅茶,不僅如此,紅茶因出湯奇速,在旅行途中也能快速品嘗,正如書中所提“人多謂工夫茶耐泡着為佳,然則此茶易泡,於行旅中更有便捷之力也”。聯想到來澳門必帶的伴手禮——杏仁餅,是從綠豆酥發展改良而來。其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又因外觀像杏仁,故名為杏仁餅。杏仁餅雖然不是澳門首創,但是在澳門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而遵義卻不簡單,這裡可是長征之戰的轉捩點,如作者所講:“一身膽量,義無反顧!讚兮,茶之烈女正陪巾幗英雄!”這遵義紅茶還可調節體溫,強化心脈,維持體內生理平衡,與保衛國家的巾幗英雄相輔相成。而我們作為學生,則要勤奮學習,開闊視野,大膽創新,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

    茶悟

    “一片青青的葉子,我採它,揉它,曬它,炒它,壓它,蒸它,藏它,煮它,嘗它。”在一道道工序的背後有着那麼多的話語,那麼多的故事等待被人傾聽……

    正如澳門美食文化的交融,有着葡萄牙特色和澳門文化的葡式蛋撻、馬介休、澳門雞……也有着各地美食的改良創新,杏仁餅、鳳凰酥、雞蛋仔……

    茶這七、八千萬年的話語和背後的故事,都值得我們探究學習。相對的,澳門的美食文化雖比不上茶的悠久,卻具有獨特的特色……

    初中組季軍

    施心娃

    濠江中學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