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吃飯
和不同年紀的小朋友出去吃飯,喜好完全差天共地。年紀小的孩子都喜歡吃自助餐,因為花款多,而且可以自己揀選食物。在渴望成為大人,覺得甚麼都可以親力親為的年紀,自助餐讓他們覺得可以很自主。
雖然我們大人都在陪伴,都在提建議,有時甚至是講明甚麼可以吃,甚麼不可以。限制沒有少,吃多吃少也被我們管控着。但進餐的模式能配合他們心中的期望,父母也可以順便指導一下身處公共空間、面對共享食物時的禮儀。
再大一點的小朋友,可能會開始嫌自助餐麻煩,喜歡看餐牌點餐,選自己喜歡的食物。這時候的小朋友,特別是到了青春期,假若還願意和父母一起出去吃飯,自主性依然很大,而且要強。父母到了需要尊重他們意願的時候,即使有時候他們的要求好像有點過份,例如喝可樂或魚生這種,可能也要適當“放生”。如果他們點不上自己想要的東西,真的會黑面發脾氣。
當然,始終還是小大人,若然帶他們去高級一點的餐廳呢,他們又會嫌限制多多,快餐、大眾化餐廳會比較適合他們的個性。比起已經過了青春期,漸漸懂得像大人一樣出外“享受”餐飲體驗的年輕人,初中人仔應該是最難應付、最難招呼的了。
家裡有三個處於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有時候就是出去吃飯選甚麼餐廳都感到麻煩。不過想起這三年,真的太多太多在家叫外賣的回憶。看着三個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出門,真的很怕他們越來越宅,總想帶他們多與外界接觸,獲得更多和他人交流的機會。而在餐廳裡,和鄰桌、店員、同桌的家人朋友,從搭話、點餐到閒聊的內容,其實都需要經驗。觀察、學習和適應環境,是人類在社群中生存的重要技能,不同年紀,都有不同年紀用以學習的場景。
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