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全面註冊制 首批新股上市
【中新社北京十日電】新規下,首批10隻新股成功上市,中國A股今日正式邁入“全面註冊制”時代。
IPO發行效率提速
隨着全面註冊制正式實施,新股IPO(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平移至交易所審核,經交易所審核後提交證監會註冊。從提交註冊到註冊生效僅兩天,可謂“神速”。另外,從交易所受理IPO至新股上市的間隔時間看,10家公司同樣創下主板上市最快紀錄,僅耗時四十九天。據媒體統計,去年主板上市新股從IPO受理至正式上市平均耗時四百六十九天。顯然,註冊制後IPO發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從發行結果看,10家企業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均在1,000萬戶以上。新規下,新股告別23倍市盈率的發行上限,定價彈性大幅提升。10家主板新股市盈率在20-40倍之間,其中,發行市盈率最低是中信金屬的約20倍,最高是陝西能源的約90倍。10隻主板新股的實際募資總額超過此前預計募資總額,總額逾200億元人民幣。
引入交易籠子機制
財信證券分析師劉敏表示,隨着全面註冊制實施,A股發行門檻將更具有包容性,註冊審核流程有望提升企業發行便利度,更大程度拓寬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改善金融市場融資結構,有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服務能力。
全面註冊制下,許多交易規則也發生變化,具體主要集中在:新股上市前五天將不設漲跌幅限制,第六天開始恢復10%的漲跌幅限制;引入漲跌2%的價格交易籠子機制,超出範圍的報價將會被直接拒單;優化臨時停牌機制、新增特殊標識、上市首日即納入兩融標的等。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此次主板註冊制後的交易制度改革有很多創新,比如引入並優化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價格籠子機制,即在連續競價階段,對限價買單的最高買價、限價賣單的最低賣價設置2%的有效申報價格範圍,同時引入10個最小價格變動單位等,此舉能遏制股價非理性的暴漲暴跌,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落實監管優勝劣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對投資者而言,全面註冊制落地後,意味着申購新股不再是一種無風險的投資行為,新股中籤者將不能再“躺贏”,風險主要表現在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且預計未來A股新股首日破發會保持在一定比例。因此,投資者必須理性“打新”,不能盲目“凡新必打”。
趙錫軍表示,實施全面註冊制並非“一勞永逸”,隨着制度落地,未來嚴格退市等監管措施也必須落實到位,確保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環境,從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