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頓比爾
在銀幕上,他曾經是摩西、副總統、拳手、神父、蝙蝠俠;在銀幕下,他是敬業樂業的演員,更是拯救孤兒的善長人翁,他是基斯頓比爾。
基斯頓比爾,從三十多年前的《太陽帝國》踏入電影圈,憑諾倫的“蝙蝠俠三部曲”成為荷里活巨星,之後每一齣作品皆備受期待。一直以來,他認真揣摩每一個角色,每一次皆落力演出,儘管影片有好有壞,演技時強時弱,但其認真程度受到業界讚賞。
卸下俠衣的比爾,沒有卸下俠氣。大家永遠想不到,他出資買地,與慈善團體合作興建及營運孤兒院,因為他認為兒童應該在開心環境長大,即使沒有父母,也要感受人間溫暖。在此之前,他想過買地自立組織,詳細考慮後並非最好方法,遂促成現時的決定。
不論未來成效如何,這位荷里活一級明星,實實在在向世人展示“能力愈強、責任愈重”的道理,因為他明白錢財乃身外物,夠用便可,歸土時也帶不走,倒不如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比爾姐姐曾在寄養家庭生活過,或許這原因,他特別關心兒童,特別是無人養育的兒童,不惜買地建院,體現了電影名人的善心。
有人成名後炫富,有人成名後更低調,有人盡力奉獻社會,不同人有不同反應,皆反映各自的處世態度。比爾縱橫荷里活幾十年,今時今日已屬神級演員,對他來說,少一億不會冇飯開,生活質素不會下降,多一億也用不着,生活照舊;錢是用來花的,花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更能發揮金錢效用;讓更多人開心,讓無父無母的孤兒度過快樂童年,不就是另一種俠義嗎?
在追逐名利的社會,在講求物質慾的世代,比爾演活了一個現實版蝙蝠俠,憑着自己財富去幫人,幫得一個得一個。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