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矽谷銀行到瑞信
近日銀行倒閉,成為人們眼球注意的第一亮點。意想不到的是,骨牌的第一塊,卻是矽谷銀行,一家位於加州矽谷和風投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美國銀行。
多年前我就曾認爲,美聯儲在二○○九年爲了面對二○○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把基準利率調到零的貨幣政策,以及當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啓動的非常措施量化寬鬆,只可救一時之急,事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有待恢復正常。錯!轉眼間,二○○九年至今已經十多年了,除了幾次似乎是毫不足道的退出量化寬鬆的嘗試、修復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和重新調高基準利率外,二○二○年面對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美聯儲竟然還來了個量化寬鬆加强版。作爲不知美聯儲運作內情的觀察者,會覺得美聯儲像一個抽鴉片的癮君子,抽鴉片煙的量越來越重而難以自拔。可以理解,這和歐美國家國債越來越高有直接關係,如何減低日益增長的利息支出,成爲央行的當務之急,必須把利率控制得越低越好。另一方面,印鈔刺激經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當政者最無法抵擋的誘惑。不過,唯一的小條件是沒有或可控的通貨膨脹。非常幸運的是,在全球化澎湃的背景下,創新科技帶來了新的管理和製造了新的革命,歐美國家的勞資成本受到了控制,似乎通貨膨脹便從此在人間消失。
其實,通貨膨脹並沒有消失,只是它的概念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通貨,籠統指的就是貨幣或鈔票;在歷史裏,通貨膨脹指的就是鈔票越來越多,並以越來越多的鈔票追逐有限的貨品,而導致了價格的上漲。當今就是把通貨膨脹和物價指數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等同了起來。這世紀初,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後迅速成爲世界工廠,加速了産品的全球化進程,對於産品的價格,起了很大的壓抑作用。另一方面,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進入了一個利率下調的大周期。二○○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導致美聯儲在聯邦基準利率幾乎是零的情況下,採取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直接印鈔投放到市場上,兩者都是赤裸裸的通貨膨脹。當有一天,沒有足夠的通貨推高資産的價格時,尤其是自去年初以來,美聯儲在物價上漲前不得不迅速提高利率,銀行的資産,更廣泛的是金融機構的資産,就在貨幣的退潮中蒙受巨大的損失。加密貨幣,投資在債券的矽谷銀行,也包括近年來一直管理欠佳的瑞信集團,面對着擠提而倒閉的風險。
自二○○九年由當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啓開的零利率,以及非常規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無可否認,正如後來他回憶這段不平常的經歷而寫的《行動的勇氣》一書,啓動量化寬鬆是需要勇氣的。但似乎傳統的智慧也在提醒大家,長期的零利率貨幣政策無可避免地扭曲整個經濟的運轉機制,資産市場的股票和房地産的價格,會在不停的攀升中泡沫化。當有一天物價突然上漲,通貨膨脹撤離資産市場,股市和樓市無可避免地開始調整,便會導致銀行蒙受巨大的虧損,甚至倒閉。從矽谷銀行到瑞信看來,只不過是實體經濟對長期以來零利率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一次無可避免的反應而已,矽谷銀行和瑞信會拉開新一場金融風暴的序幕嗎?無論如何,華爾街已經用腳投票,賭美聯儲會重新開動印鈔機。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