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淺談教育者的機智
他們的“非常”父母
從民樂隊的建設 論如何推動中華文化教育
多元戶外教育之教與學效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淺談教育者的機智

黃燕玲


    淺談教育者的機智

    教育者在廣義上是指有意識地對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人,例如教師、技能上的師傅、家長。教育不局限於課堂上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和相處,是提升教學質素的重要環節。眾多研究結果顯示,良好的關係有助提升教學效率。

    范梅南教授提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敏感性,能夠根據學生的特殊狀況,迅速地作出正確判斷,採取恰當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臨場應變能力,就是教育者的機智。他認為教育者透過反思活動,會意識到其與學生的生活體驗、互動過程中產生的關係,以及實踐智慧等因素對於教育學生的重要性,從而使其與學生在一起的過程逐漸地成長、改變和敏銳。讓我們看看以下發生在一名小孩身上的兩件事,藉此進行反思。

    第一件事,鋼琴教師因小孩無法做到他所要求的動作,對小孩高聲斥責。教師的看法是小孩不是完全做不到該動作,在他斥責之後便可做到。由於斥責產生到即時的效果,教師越來越常用此方法對待小孩。此外,小孩把練習鋼琴的短片發給教師看,教師所回饋的意見基本上都是小孩動作和技巧方面的問題,較少給予肯定。慢慢地,小孩產生了對學習鋼琴的抗拒,他上鋼琴課時總是覺得害怕,對於教師說明要注意的事項,他表示聽不明白,甚至出現遺忘原本已掌握技巧的倒退表現。

    在此事件中,教師情緒高漲地斥責學生,他難以聽清楚並聽懂學生的想法,更何況是理解學生所面對的困難,以及給予相應的引導。當學生覺得教師難以預測,甚至難以依靠時,教師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雖然教師對學生作出斥責之後,學生曾經做到教師所要求的動作,然而,挫折和焦慮的情緒亦隨之出現,這些情緒不但阻礙了學生接收教師提供的資訊,亦對其學習動機和成效產生了負面影響。

    第二件事,小孩把上述練習鋼琴的短片發給另一位鋼琴教師看,這位教師表示看到小孩練習鋼琴時數着拍子,態度認真,若他繼續保持此態度練習,相信他必定可以練得好,然後,教師提示小孩需要注意改善的動作和技巧。此外,教師透過手機發了一個大拇指圖案給小孩,以示稱讚。這位教師經常以類似的方式讚美和鼓勵小孩,小孩和教師的關係特別好,他每個星期都很期待上這位教師的鋼琴課,而且每天都能保持積極的態度練習鋼琴。

    這位教師用了正面的眼光看學生,他看到學生的努力,對學生回饋的內容具體。即使學生在彈鋼琴的動作和技巧上存在不足,但教師對學生練習鋼琴的態度作出了真誠的賞識,透過大拇指圖案對學生提供非言語的鼓勵,讓學生就如遇上知音人般,更加願意拉近彼此的關係。此外,教師以先鼓勵後指正的方式對學生作出提點,學生顯得更為接受。

    對於開展教學活動,教育者的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正如小孩在第一件事中的教師,他有不少學生在各大鋼琴比賽中屢獲殊榮,仍有不少家長正在為孩子輪候跟隨他學習鋼琴。由於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個性、天賦、承受壓力的能力各有不同,也許這位教師的方法對於某些學生是有效的。上述兩件事件顯示出教育者與學生所建立的情感關係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有關情感關係經由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累積與建立,亦有可能在互動中被摧毀。倘若教育者能夠克制自己的急躁,明白學生具有被肯定和了解的需要,讓自己的眼睛看到美麗的事物,用溫和的言語欣賞學生、鼓勵學生,將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的成長。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senthal, R.)等經過實驗研究而提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an Effect)指出,如果教師認定某些學生是資優學生,持續向這些學生讚美、鼓勵,並作出提點,即使這些學生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資優學生,最終也會成為教師預期的聰明、乖巧和快樂的學生。上述兩位鋼琴教師都希望學生在彈鋼琴的表現有改進和成長,他們的目的一致,但是,兩位教師所採用的方法截然不同,當中亦體現出教師對於學生是否處於脆弱和敏感、對意見承受能力的敏銳性,以及其即時應對的能力,這就是教育者的機智。

    黃燕玲

下一篇4